![]()
本期由绍兴市柯桥区妇女联合会联合网易新闻绍兴共同推出的《肖姐姐有话说》栏目将视角瞄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邀请到了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绍兴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徐小娟、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研训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林,与柯桥区妇女联合会权益部部长、“肖姐姐有话说”团队负责人肖燕共同探讨青春期“风暴”,指导家长如何调整沟通方式,陪伴孩子平稳度过。
Q:什么是青春期?为什么会有青春期?
A: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核心特征是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孩子强烈渴望独立自主,希望在穿衣、娱乐时间等事务上自己做主。但同时,他们仍存在依赖性,在遇到困难时仍需父母支持。这种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核心动力。
Q:青春期的“叛逆行为”通常有哪些表现?
A:常见行为包括情绪化、摔门、顶嘴、甚至说出“我讨厌你”等言语。这些行为背后,是孩子渴望表达自我和争取自主权的信号。
Q:什么青春期孩子情绪波动特别大?
A:心理原因:情绪波动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独立需求与依赖心理的内心冲突,导致与父母摩擦增多。二是自我认知不稳定,容易因成功而自信膨胀,也易因挫折(如考试失利、同伴关系问题)而陷入深度自我否定,情绪随之剧烈起伏。生理原因:从神经发育看,管理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发育较快,而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质发育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衡导致情绪容易冲动。此外,体内性激素水平显著变化且不稳定,也直接影响了情绪的稳定性。
Q:家长应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青春期?
A:核心原则:理解是前提,尊重是关键,引导是方法。家长首要任务是转变角色,从“指挥者”变为“倾听者”和“支持者”。减少说教,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将做决定的主动权逐步交还给孩子。当孩子表现出抗拒时,应接纳其情绪,可尝试回应:“我尊重你现在的情绪,等你愿意时我们再聊。”行动上要体现尊重,如进孩子房间先敲门,不随意翻看其私人物品。当孩子犯错时,避免急于批评,应帮助其分析原因。
Q: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具体技巧有哪些?
A:用“商量”代替“命令”:在设定规则(如使用手机时间、外出报备)时,务必通过共同商议来确立底线。命令易引发对抗,而商量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契约精神。选择恰当的沟通时机:避免在孩子情绪激动或于公共场合时进行严肃沟通。选择在孩子参与完喜爱的活动后、或饭后等轻松时刻沟通,效果更佳。接纳情绪,而非评判行为:沟通时,先关注并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再进行理性引导。这能让孩子感到被理解,从而更愿意打开心扉。
青春期不是洪水猛兽,每个叛逆行为背后,都藏着未被看见的成长需求,先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再找对沟通时机,少指责、多陪伴,用耐心和智慧陪伴他们穿越迷雾,把这段“风暴期”变成“蜕变季”。《肖姐姐有话说》是由绍兴市柯桥区妇女联合会联合网易新闻绍兴策划的嘉宾访谈视频栏目,通过紧抓社会热点话题,结合思想引领、妇儿维权、家教家风等妇联中心工作,邀请相关专家代表委员建构多元化嘉宾访谈模式,解读事件、答疑解惑,传递妇女儿童真实声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架起妇联服务妇女儿童的“连心桥”。
网易新闻绍兴编发
责任编辑:陈吉
审核:徐欣怡
终审:沈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