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润物无声的耕耘者,即使走下讲台,也始终将教育的火种深藏于心。从青春年少到银发苍苍,在社区角落、在志愿活动中、在青少年成长的路上,我们依然能够看见这些“银发”教师执着而温暖的身影。他们用一生坚守育人使命,用行动诠释了“师者”的责任与热爱,成为照亮他人心路的点点星光。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向他们深深致敬,从他们的平凡坚守中,读懂那份永不褪色的师者初心。
优良家风“宣讲员”
钱清街道退休教师分会会长、“五老”宣讲团成员 王荣芳
他热心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退休后先后被聘请为绍兴市关工委、柯桥区关工委家风家教宣讲团团员,钱清街道家风家教讲师团讲师,钱清街道退教分会家风家教宣讲团团长。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不只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行动。在柯桥区“银伢和乐”暑假公益夏令营,王荣芳为同学们作孝新敬老家风家教宣讲。退休后,王荣芳以“传承中华美德、涵养优良家风”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征集家风家教小故事,家庭教育经验、感受和成功案例,牵头整理编写了《家风无声传承有道》钱清街道家风家教宣讲手册,并将其推广到村社、企业和学校。近3年来,先后开展“记孝道·存感恩――孝亲敬老”等家风家教宣讲课18余场,线上线下受众3万余人。
银发园丁育新苗
稽东镇退休教师、“柯桥好人” 胡茂长
提起83岁的胡茂长老师励志育苗,真值得赞颂。去年9月4日,胡老师冒着高温酷暑,到绍兴越城区勤业锐悦小区,看望侯国辉及其子侯天韵。因侯国辉患特异新冠病毒,生命垂危,医药费耗资百万有余,又逢侯天韵高考被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录取,急需一笔不小费用。胡老师得知后,在已经与多名学生结对的情况下,毅然向侯天韵伸出援手,鼓励小侯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并送上生活用品和五千元现金,以表爱心。
胡老师给结对学生送牛奶、购物卡、学习用品、红包已成常态。从2017年起,他历时9年出资办假日爱心学校,解决职工、农民工子女后顾之忧,累计投入资金12万有余。
红色文化传承人
漓渚退休教师分会副会长、“五老”宣讲团成员 葛紧跟
他退而不休,十五年如一日,始终热心于公益事业,涉及文化、教育、司法、交通等领域。他热心红色宣讲,足迹遍布绍兴城区、柯桥镇街。他在绍兴某知名论坛义务担任版主十二年,发表帖文1.7万余篇。他把大部分时间投入社会公益活动中,向区档案局、图书馆、博物馆等捐赠200余件红色物件,他带着红色藏品奔走在学校、社区、企业,义务给学生、居民和职工讲述物件背后的故事,累计宣讲300余次,参与了越城区关工委爱国主义教育讲师团、柯桥区家风家教宣讲团等。他说:“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只要身体允许,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村落文化耕耘者
马鞍街道退教分会 陈生祥
15年来,陈生祥一直默默耘在马鞍街道山外村的村级文化建设上,自2021年起,他先后开办老年毛笔书法班、暑期少儿书法班,还担任村活动基地的联络员,开展青少年主题宣讲和实践体验活动,给全村党员讲《秉持初心,价值自信》党课,向150多名父老乡亲宣讲《构建和睦家庭,营造关爱清风》家教课,与乡亲们共叙家常。他说:”我将继续为新的时代,新的世界,用残存的银烛普照晚年的春天!”
“老发鲜”的乡村教师
夏履镇退休教师 周生法
他借用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句,自谓“老发鲜”。他退休后先后兼任退休教师夏履镇分会会长、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具体事务和镇老年人体协工作,五次受到区关工委表彰。他参与编纂《夏履镇志》,为创建全国文明镇、全省卫生镇等等以及夏履镇各村文化礼堂建设整理图文资料。至今兼任着中华周氏绍兴市联谊会常务理事和绍兴市周恩来研究会会员之职,为联系族人、传承历史,续修家谱,弘扬家风家教尽己之力。到11个村文化礼堂巡回宣讲“禹越精神、胆剑浙履”,到中小学校讲家风熏陶下李兰娟院士的成长故事,讲日军在夏履罪行录,不忘耻辱,牢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