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项目为先;项目落地,要素为翼。
在活力奔涌的诸暨大地上,一批优质项目凭借精准高效的政策对接和资源整合,如春笋破土、拔节生长。与此同时,一场围绕项目要素保障的攻坚战役随之全面展开。
二季度“五榜赛马”评比中,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扩面提效项目九期(通天渠黑臭水体整治)十一期(友谊渠黑臭水体整治)、亚嘉年产50万卷棉花打包膜及采棉机配件生产项目、2025–202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优质项目跻身“要素争取榜”红榜。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体现出诸暨精准把握政策机遇、高效配置资源的能力,更是多部门协同发力、打出服务“组合拳”的生动写照。
炎炎烈日下,通天渠畔生态廊道的轮廓已悄然勾勒。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条溶解氧低于2mg/L的城市黑臭水体。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道出关键:早在申报半年前,工作专班便提前谋划,将33个控源截污项目整合成“政策适配包”,精准对接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窗口。从建立196个排污口“一口一档”,到按天倒排5.6万立方米清淤工期,再到市长挂帅、每日销号——这套高效机制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抢机”,让民生工程成功获得亿元级资金支持。
亚嘉包装新厂区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
在亚嘉包装新厂区二期的施工场地内,土地平整工作正有序推进。作为店口镇重点招商项目,政府为其制定了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并配备项目服务专员“一对一”护航。这个达产后将占全球32%采棉机配件市场份额的项目,一度在申报环节遇到困难。“我们还没完全弄清政策,服务专员就带着整整30份材料上门了。”企业负责人感慨道。从上级政策匹配到申报要件准备,从跨部门协调规划图纸到6轮文本修订,专员如“保姆”般全程跟进,最终推动项目成功入选省示范性重大产业项目名单。车间内焊花闪烁,如同为2027年的投产奏响光与火的序曲——届时,其主打产品摘锭座管总成国内占有率将达73%。
枫桥镇杜黄新村高标准农田
诸暨的“七山二水一分田”让土地资源本就紧张,却要在两年内新建3.48万亩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市农业农村局与属地镇乡工作人员正操作无人机勘测地块。“这些地块不是办公室里画出来的,是我们用脚一步步踏勘、从7万亩潜力地块中优选出来的。”操作员语气中带着自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的工作组每周二、五固定召开研判会,设计单位将地块矢量数据、流转清册、种植条件等建成电子档案,凭借扎实的前期工作赢得了1.95亿元国债支持。不出意外,项目能提前一年完成省级目标,而靠的正是“政策红利+实干汗水”的双重加持。
这种“向前冲”的攻坚姿态,正悄然改变诸暨的城市面貌:通天渠畔,晨练的居民告别了黑臭水体,取而代之的是游鱼可见的清流;种粮大户们憧憬着高标准农田带来亩产百斤的增长;亚嘉车间工人则期待着自己生产的产品发往巴西、美国……
这些项目如同精密齿轮,紧紧咬合着城市发展的节奏。它们的落地生根,不仅是政策精准对接的成果,更是跨部门协作、服务优化的缩影,也必将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汇聚诸暨。
……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供稿:杨凌燕 陈紫文 莫无忌 侯王龙
责任编辑:黄颖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