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发布活动”上,《2025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正式发布,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主导推动的“柯桥四好农村路项目”案例成功入选,是我国入选的唯一县域案例。
《2025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证书
从曾经的交通出行不便、县乡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道路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到首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柯桥四好农村路项目”案例如何在解决群众出行“通”的问题后,继续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形成“高效、便捷、绿色、包容”的农村公路发展格局?
绍兴市柯桥区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率先推行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大力推广“四好农村路+”模式,首创“全域公交”站点,率先尝试“客货邮”融合运营模式,探索“四好农村路”2.0版本,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先行路径,推动形成“高效、便捷、绿色、包容”的农村公路发展格局。
完善路网基础设施
以标准引领提升公路等级。制定出台《绍兴市柯桥区县乡公路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对县乡公路及配套工程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的标准化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96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301公里,打造了以钱茅线、车谷线为代表的一批省级高品质示范路。
融景于路优化路域环境,打造美丽公路。对全区65条主要农村公路及其廊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从“道路连通”到“道路洁净”的跃升。开展公路旅游元素提升行动,将文化特色和地域景观融入道路建设改造,打造“四季有景”的景观公路,通过总计426公里的提升型景区连接线串联248个景点和景区村庄。
完善管理与配套设施
建立“路长制”,保障安全出行。聚焦构建“区、镇、村”三级“路长制”管理框架,实现“路长制”覆盖率、部门镇街参与率、公示牌设置率三个100%,问题处置效率提升三倍以上。
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出行满意度。升级沿线停车场、步行道、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打造16个“交通共富站”,服务旅客总计2.8万人次。
优化公交线路,实现便捷出行。依托“四好农村路”统筹城乡公交建设,十年累计投资35亿元,开通42条城乡公交线路,探索“社区巴士”服务模式,通过微循环小巴提供短途接驳服务,提升出行便利性。
沿路兴业挖掘“交通+”新潜能
交邮融合促发展。升级“省市中转、区域分拨、村级配送”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使平水日铸茶、稽东香榧、王坛青梅、漓渚兰花等农产品搭上物流“快车”,带动全区农业总产值年增近亿元。
交村融合促发展。通过改造农房、开通支线、整合土地供应、连片开发,盘活闲置资源吸引种植园、康养民宿、农产品加工等乡村产业项目。
交旅融合促发展。打造“稽山鉴水”“鉴湖渔歌”“湖畔山景”等八大“千万工程”美丽乡村示范带,开通旅游专线,有效提升旅游业效益。
随着“康庄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柯桥于2004年率先实现行政村通公路率、村道硬化率“双100%”。在过去十年间,柯桥累计投入超百亿元用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与改造,升级农村公路574条,总里程达722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养护1.5万公里,养护率达100%,优良路率从49.19%提升至93.43%;全区214个行政村实现智能巡路、安全设施设置、路灯亮化三个100%全覆盖。柯桥率先在全省实现“消灭等外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快递”的目标。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柯桥区持续做深“交通+”文章,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赋能乡村经济增长。
农村公路变身旅游线路,全区乡村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较十年前增加超16小时,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实现2.6倍增长。这些道路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十年间激活2000余栋闲置农房,流转土地760余亩,带动9000余人实现农村就业。农产品搭乘物流“快车”畅通无阻,农产品运输量增长20余倍,运输品类拓展超670种,“车轮上的乡村振兴”从愿景成为现实。
来源:浙江发布
绍兴市改革研究促进中心
编辑丨龚梦蝶
审核丨顾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