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以“聚力保护传承,焕发古城新韵”为主题的“7·15”绍兴古城保护日宣传推广活动正式举行。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这座2500多年城址未变、肌理完整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正以创新实践书写保护与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在活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绍兴古城的历史地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绍兴古城,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筑基,深化精细治理
早在2019年,绍兴出台了《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建立了“一部法规、一个机构、一项基金、一张清单”的古城保护长效机制,确立了每年的7月15日为古城保护日,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近期出台的《绍兴古城历史建筑修缮补助管理办法》,提出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确保历史建筑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为学士坊等片区微改造工程提供了有力指导。今年更推进《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重要织补地块城市设计》等多项规划编制,聚焦古城申遗核心命题,高质量开展《大运河古城段传统风貌肌理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梳理》等多项重点课题研究,为古城保护利用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点、线、面”结合是古城保护进程中精细化操作的又一生动实践。落实《古城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及细则,多部门通过“常态+重点”巡查模式整治违停、占道、环卫等市容顽疾,“古城守护官”累计处置问题139件;仓桥直街“精提升”工程秉持“最小干预”原则,成为街区焕新典范;古城全域未来社区(一期)进展顺利,其中6个项目已完工。
创意赋能,激活文旅消费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7·15”绍兴古城保护日更注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系列活动,将“古城新声”、“古城夜游”、“古城消费”、“古城创业”等融于一体,以激活古城活力,唤醒古城文化因子,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
自6月中旬开始到7月底,绍兴古城举办了“古越新声·台门汇”宣讲活动,通过在台门、社区讲述历史故事、古城文化和政策宣讲等,将古城保护相关知识融入居民生活,提高市民的古城保护主人翁意识。同时,还在越王台、府横街小吃一条街、府河里酒吧一条街、上大路茶饮一条街、鲁迅故里步行街等街区举办一系列夜间演艺活动,以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旅游体验形式,将戏曲演艺与快闪店、特色品牌与美食摊位等结合,推出多个特色小剧场,打造一系列夜间消费新场景,实现历史传承与商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整个7月,绍兴古城将举行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如在古城核心区举办“醉美府山 古城寻梦”寻宝打卡促消费活动;在上大路等特色街区举办“青春声浪·最young街区”挑战赛,开设特色市集,开辟演艺区,周末常态化开展大学生驻唱等演艺活动,以带动城市消费。
绍兴古城的历史和故事需要让人知晓。“名家谈名城”系列讲座也是其中一项重要活动。7月,相关部门邀请古城保护利用咨询专家在越城区图书馆、古城树兰书屋等文化场所,面向古城居民开设群众性、公益性文化讲座,向人们解读绍兴优秀历史文化,回顾和展望名城保护工作,以让更多市民知古城、爱古城。此外,还有“禹陵寻古·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漫步游古城”系列活动等,以培养古城学子爱国爱乡情怀,促进文脉传承。
在绍兴古城,青年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目前已聚集600多名青年创客。“7·15”绍兴古城保护日活动期间,将举办“古城新韵·青创风华”系列创客经验交流会,主要面向古城青年创客举办“古城+文创”、“古城+民宿”、“古城+餐饮”等创客经验交流会,邀请古城内成功创业的青年从设计、生产到营销全链分享创业经验,根据古城游客需求,探讨打造爆款产品,助力青年创客创业出彩出圈。
“立足古城文化遗产资源,深挖古城文化价值,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我们将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聚焦‘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推进‘社景合一’保护模式,让更多老房子、老街区适配现代生活,不断释放文商旅消费活力,实现古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品质、中国气派、江南特色的世界级古城。”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