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所有参与夜间巡逻防控勤务的人员,请准时到岗……”近期,宁波公安机关立足夏季治安特点,创新机制、多维发力,以“巡控织网、科技赋能、联动共治”为抓手,编织一张无形却坚实的平安网,全力守护城市“烟火气”,让市民和游客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享受夜生活的美好。
7月以来,全市巡特警累计出动警力2.2万余人次,开展无人机巡查飞行205架次、飞行里程2087.9公里。
巡控织网,让平安触手可及
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围着形势转。宁波公安针对夏季夜间人流密集的特点,优化勤务模式,充分整合巡特警、交警、治安警力部署,围绕夜市开展区域巡防,通过点上严守、线上严巡、面上严查,做到常态化街面夜间巡防,构建“点、线、面”立体巡防体系。
“现在我们根据任务需要,开始启动‘夜间勤务’,机关民警全员纳入夜间巡逻执勤体系,支援基层巡逻。”据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采取“属地+警种”的模式,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大社会面巡逻防控、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力度。
海曙公安组建轻装PTU队伍在天一广场开展巡逻
与此同时,海曙区公安分局专项部署了夏季治安整治专项行动,组建派出所轻装PTU队伍,作为“防控前哨”部署在天一广场、城隍庙、南塘老街等夜间核心区域。交通管理支队根据整体道路交通情况,将警卫机动大队的勤务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集中优势警力参与夜间道路秩序维护、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
“看见执勤民警的肩灯,心里就踏实多了。”在天一广场逛街的市民王先生如是说。
科技赋能,让隐患无处遁形
为深入排查夜间的安全隐患,宁波公安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向智慧要效率,自主研发上线警务中台,通过多维度推送信息、全流程视频跟踪监管和立体化调度支撑指挥,打造24小时在线的赋能中心,以便把各类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指着南塘老街的高空俯瞰视角,说道:“我们的‘空中搭档’上岗了。”无人机如同敏锐的“千里眼”,将人流密度、异常行为尽收眼底,画面直传“情指行”一体化平台。
特警队员放飞无人机
“一旦捕捉到风险,警报快速下达。”他切换画面,锁定屏幕上快速移动的警力标识,“比如正在步巡的海曙PTU,要求3分钟内精准抵达处置。天上地下联动,织就的是疏而不漏的平安网。”
在宁大步行街一处夜市小吃摊前,两名顾客因排队起了争执。镇海区公安分局民警小杨发现这一情况后,迅速介入,一位民警带着三名辅警和两位商户代表,几分钟内便化干戈为玉帛。“小摩擦化解在摊位前。”民警小杨解释。他们还通过“纠纷回溯”机制,分析矛盾类型,“揪出”夜市高发问题,动态调整巡逻路线和宣传重点。
联动共治,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
整齐的摊位,明亮的灯光,食物的香气交织弥漫……在老外滩步行街,规范、整齐的一幕映入眼帘,江北区公安分局外滩派出所副所长张霄正带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开展巡逻。“我们搭建‘守望联盟’互助平台,和商户一起共同守护平安祥和的营商环境。”
民警在辖区夜市开展走访工作
慈溪浒山街道上林坊夜市,“夜市平安联盟”的红袖章在人群中格外醒目。民警、城管、社区干部、志愿者组成的联合巡查队,一边发放安全提示,一边热情答疑。“管理不是目的,让大家安心经营、放心消费。”社区干部张大姐说。
与此同时,在奉化金钟广场出入口,车流因夜市火爆排起了长龙。交警小陈与社区干部一起敏捷地疏导着交通:“我们一起多做一点,让市民能够顺畅出行。”
“安全是底线。”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推动属地完善硬件,同时固化巡特警、派出所(含PTU)、交警、城管的‘铁四角’联勤机制,攥指成拳,守护这方热土。”
文字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