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浙江 > 正文

密封包装的大米为什么会生虫?

0
分享至

(原标题:密封包装的大米为什么会生虫?大米出现 2 种情况,千万别再吃了!)

只要是在家做过饭的人,多少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买回的大米放着放着就长出了黑黑的小米虫。

大米买来的时候都是密封的,也看不出有虫子,为什么放一段时间就有虫子呢?这些虫子是从哪来的呢?如何防止大米长虫子?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大米生的是什么虫?

经常吃大米的人,一不小心就会看到大米里有虫子。如果仔细看看这些米虫,就可发现这个体长2-3毫米的小虫身体很坚硬,在放大镜下看就更有趣了,它的头部前面长了个长长的喙,跟大象鼻子有几分相似,因此又被称做“象鼻虫”或“象甲”。

大米中象鼻虫有两种:米象(Sitophilus oryzae)和玉米象( Sitophilus zeamais)。

米象,俗称米虫、谷牛、米象甲,中国北方称为“麦甲”。米象有翅能飞,但它们在米缸或者室内的时候极少飞行。玉米象是它的近亲,二者长得也特别像。[6]大家不妨对着图片看看能不能看出区别,要知道这个图片可是放大的高清照片,现实中看到的它们很小,就更难区分了。这两种虫喜欢往角落里躲藏,还喜欢“装死”,一碰就装死不动,所以我们一般在大米的表层很难看到它们,只有把大米翻腾出来才会看到它们。

米象的生命周期大约为20-50天,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幼虫孵化,蛀入粒内。所以,通常在每年7、8月盛夏季节更容易看到大米生虫现象。

米象在产卵时会啃开大米粒,将卵产在米粒内部,并分泌黏状物封住洞口,所以我们肉眼很难看到。到了合适温度和湿度的时候,这些虫卵就会在米粒内部孵化发育。因此,大部分时候,粮食中的米象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部孵化。

除了米象,大米中常见的虫害还有谷象(Sitophilus granrius)、谷蠹(Trogoderma granarium)、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等。谷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7]谷蠹原产于南亚,它们会直接在谷物里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就会对谷物进行破坏;赤拟谷盗比米象稍大一些,它喜欢在谷物、面粉中出现(啃食),在面粉中更常见,所以又叫“面虫”。

为什么密封的大米也会生虫?

密封的大米生虫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奇怪,主要原因有:

1粮食未熟,虫卵先行

粮食还在地里时,这些虫子就将虫卵生产在粮食内部了,大米买回家后,当大米所处的环境,温度达到20℃-40℃、湿度达到65%-95%时,只需要一周的时间,虫卵就孵化出来了。周围的大米可以给它们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很利于生长发育以及繁殖下一代,虫子就会越来越多。

2害群之虫,潜藏暗伏

我们家里环境中不可避免也有虫子,他们会潜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装粮食的工具、器材等,也没有灭虫处理,已经有了原来的害虫和虫卵,当你放入新的大米后,过段时间,就会长出虫了。

3暗虫产卵,防不胜防

大米在到达我们的餐桌之前,还要经历生长、收割、加工、运输等很多道流程,也有可能被虫卵污染。这些隐藏在大米中的虫卵非常小,肉眼很难发现。加工过程中,虽然会对大米进行清洗、筛选等工序,采取灭虫、防虫措施,但不能完全杀灭所有虫卵。买回家后条件合适的时候,这些虫子就会长出来了。

大米生虫了,还能吃吗?

米虫会消耗粮食的营养成分,降低加工和营养品质,[5]幸运的是,米象不会咬人,也不会传播疾病或引起感染,因此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威胁。所以,即使大米生虫了,只要粮食没有霉变,处理掉米虫,再把米淘干净,是可以正常食用的,没有必要一袋米里面生几只虫就全部扔掉,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虽然被米象咬过的米粒表面颜色会变暗,厚度会变薄,但这种被破坏的米粒经过淘洗会漂在水面上,所以你在淘米的时候,把漂浮在水面的坏米粒淘掉,剩下的米就没有问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怎样避免家里大米生虫?

生虫了,如何应对?

我们在超市购买到的大米,都是企业生产包装好的,生产过程中会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防虫,比如过筛,热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熏蒸、低温冷却等技术,再用真空、充气包装等,没有拆封之前通常可以维持比较长时间不生虫的。但是我们买回家后,只要拆开了,就可能生虫。那么,该怎么办呢?

1

避免买太多,同时定期检查

米虫一般会在每年的八月上旬变成成虫,在这期间家中购进新米的要注意定期检查,发现的话要定期清理。同时,最好不要囤太多大米等粮食,吃多少买多少,买多了存放时间久了就更容易生虫。如果确实存了大米等粮食,注意要定期检查。

2

发现生虫,及时消杀处理

一旦发现米虫已经出现在大米中,那就应该及时进行消杀。

(1)及时分开被米虫污染的粮食和没被污染的粮食。

(2)把大米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摊开,用一个小盆接住米袋的开口,等米虫全部爬出口袋后再集中灭杀。

(3)很多米虫会“装死”,因此最好过筛除虫。

另外,特别提醒一句,千万不要放太阳下暴晒,否则将会产生明显的碎米及口感变差。[8]

这2种大米,最好不要吃

有些情况下的大米,就算是没有长虫也不要再食用了。

1发霉

在大米存放比较久后,要辨认大米是否有发霉的情况。如果发现大米发霉了,就不能再食用了。大米发霉,如果其中有黄曲霉菌,就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危害就很大,由于肉眼很难区分,建议大家如果发现大米发霉了,就不要吃了。

2异味结块

米象没有安全问题,但是如果是赤拟谷盗虫的话,他们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分泌物,分泌物过多大米就会发臭、结块,[9]所以如果你发现大米生虫还发臭、有异味、结块啦,那就别吃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特检组:已获得尹锡悦亲自指示向平壤派无人机的关键录音

特检组:已获得尹锡悦亲自指示向平壤派无人机的关键录音

齐鲁壹点
2025-07-14 14:51:40
马上停止喝4种茶,严重可致癌!你可能也喝过!

马上停止喝4种茶,严重可致癌!你可能也喝过!

华医网
2025-07-12 05:41:29
重庆骂客女后续,在派出所摇人耍横,官方重拳出击,铁饭碗没了

重庆骂客女后续,在派出所摇人耍横,官方重拳出击,铁饭碗没了

一家说
2025-07-14 17:04:56
腾势D9为何打不过丰田赛那

腾势D9为何打不过丰田赛那

蓝色海边
2025-07-14 12:33:47
下半年惹不起的生肖,横财进宅,财源滚滚,日子红火

下半年惹不起的生肖,横财进宅,财源滚滚,日子红火

人閒情事
2025-07-14 22:01:21
局部大暴雨+11级以上雷雨阵风 明起山东迎大范围强对流天气

局部大暴雨+11级以上雷雨阵风 明起山东迎大范围强对流天气

齐鲁壹点
2025-07-14 17:19:23
心理学真相:为什么你老是替别人操心?其实你在逃避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真相:为什么你老是替别人操心?其实你在逃避自己的情绪

松果正念袁老师
2025-07-08 19:37:24
天津大学社媒:祝贺朱雨玲老师!追梦之路,天大与你一起走!

天津大学社媒:祝贺朱雨玲老师!追梦之路,天大与你一起走!

懂球帝
2025-07-14 16:39:22
女子河边洗衣听见求救声,正要施救时,奶奶拦住:别去,装没听见

女子河边洗衣听见求救声,正要施救时,奶奶拦住:别去,装没听见

古怪奇谈录
2025-07-10 15:41:49
梁朝伟和汤唯在《色戒》里“假戏真做”?网友爆出截图:一目了然

梁朝伟和汤唯在《色戒》里“假戏真做”?网友爆出截图:一目了然

姜糖先生
2025-06-08 19:31:00
82岁大爷遭儿媳羞辱,气的当场烧掉368万存折,15天后儿子回家笑了

82岁大爷遭儿媳羞辱,气的当场烧掉368万存折,15天后儿子回家笑了

黄家湖的忧伤
2025-07-09 17:23:47
9月3日阅兵安排已公布!有哪些国家受邀?又有哪些国家不来?

9月3日阅兵安排已公布!有哪些国家受邀?又有哪些国家不来?

小笛科技
2025-07-10 17:15:52
都说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可若照顾你月子的不是婆婆而是丈夫呢?

都说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可若照顾你月子的不是婆婆而是丈夫呢?

娱乐洞察点点
2025-07-15 03:26:39
两性关系:男人年龄过了60岁,大部分男性都会出现哪种状况?

两性关系:男人年龄过了60岁,大部分男性都会出现哪种状况?

伊人河畔
2025-06-30 22:29:45
48小时三大事件爆发,俄军斩首美军进场,全球格局一夜骤变

48小时三大事件爆发,俄军斩首美军进场,全球格局一夜骤变

星辰夜语
2025-07-12 19:11:09
鲁能夏季转会大清洗引争议,两外援面临解约,球迷热议新阵容。

鲁能夏季转会大清洗引争议,两外援面临解约,球迷热议新阵容。

云莓
2025-07-14 11:16:14
凯文鲁尼自爆离开勇士真相,压倒他离开勇士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凯文鲁尼自爆离开勇士真相,压倒他离开勇士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阿雄侃篮球
2025-07-14 23:42:46
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韩松被查

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韩松被查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5-07-14 17:26:03
英媒:水晶宫认为沃顿和赖斯实力相当,要价1亿英镑不会改变

英媒:水晶宫认为沃顿和赖斯实力相当,要价1亿英镑不会改变

懂球帝
2025-07-15 03:17:33
承认失败!英特尔CEO称永远无法赶超AMD和英伟达

承认失败!英特尔CEO称永远无法赶超AMD和英伟达

3DM游戏
2025-07-14 09:39:17
2025-07-15 05:11:00

头条要闻

20天超2000次地震 日本一地被震麻了

头条要闻

20天超2000次地震 日本一地被震麻了

财经要闻

探究新茶饮赛道爆发的“内核”

体育要闻

高考数学满分的他,说要成为1/3个邓肯

娱乐要闻

秦岚辛芷蕾聚餐热聊 结束直奔魏大勋家

科技要闻

DeepSeek流量下滑,这半年梁文锋都干了啥

汽车要闻

余承东亲发预告: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来了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本地新闻

裤子那里鼓鼓的,当代都市丽人都被女装做局了

为什么她身材不好,依然把吊带裙穿的很高级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乌军:史上首次 俄军向机器人部队投降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