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枫桥式”走向“标准化” | 绍兴柯桥发布全国首个“驻村融治”地方标准规范)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7月12日,由中国计量大学、绍兴市公安局指导,中国计量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主办的“驻村融治”标准体系发布会在绍兴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上,《驻村融治管理与服务规范》正式发布,这也是全国首个基层公安机关参与基层治理的地方标准。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公安部原党委委员、中国警察协会副会长孙永波,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魏明出席会议,绍兴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汤文全,中国计量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院长张朋越分别致辞,绍兴市柯桥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陈福连作主题报告。
汤文全指出,绍兴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枫桥警务模式创新地、“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标准地,坚决扛起使命担当,锚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这一主线,一体深化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系统实施改革、人才、墩苗、“三力”提升“四大工程”,新质战斗力全面形成、持续跃升。接下去,我们将以此次“驻村融治”标准体系发布为契机,贯彻好、吸收好、落实好各位领导专家的讲话精神和指导意见,矢志不渝、创新探索、躬身实践,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辨识度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
张朋越在致辞中表示,“驻村融治”标准体系的发布,是将实践转化为标准的体现,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依赖向标准引领跃升。中国计量大学与柯桥区公安分局共同研制该规范,构建理论研究、实践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机制,探索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柯桥实践新样本。该规范的实施以“驻村融治”工作机制为标杆样本,更好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警务工作中的传承创新,聚焦政策创新与机制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制度,打造了基层治理新高地。
会上,陈福连作了题为《从“枫桥式”走向“标准化”,以“驻村融治”服务保障高质效平安共富》的主题报告,从标准何以制定、标准如何构建、标准以何赋能“三个问题”入手,介绍“驻村融治”标准体系建设的“三个新”做法。他指出,我们坚持守正创“新”,以基层实践孕育治理标准;注重体系拓“新”,以警员驻村聚合融治力量;聚焦战力革“新”,以数字智治赋能除险保安。希望以此次发布为契机,汲取大家的真知灼见,持续做好改进、优化、迭代的文章,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标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枫桥式“驻村融治”在标准化的引领下焕发更强生命力,努力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优“柯桥方案”。
与会领导上台见证《驻村融治管理与服务规范》发布
本次发布的《驻村融治管理与服务规范》,内容详实、体系完备,共涵盖8章主体章节及2个附录,内容囊括“驻村融治”的基本原则、工作要求、管理方法、服务保障和评价与改进等板块,确定了信息采集、纠纷化解等5大类警务工作标准,同时建立监督检查、绩效评价、事项响应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为公安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全面、可操作的工作指南。
“驻村融治”应用和“柯小融”社区警务智能体发布
在交流发言环节,与会领导嘉宾与专家学者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在充分肯定“驻村融治”工作成效的同时,也对“驻村融治”标准体系的发布和实施寄予了殷切期望。
孙永波对本次发布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说,“驻村融治”标准体系的发布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风险治理更加精准高效,机制运行更加精密融合,制度标准更加精致成熟。枫桥式“驻村融治”,不仅是公安机关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力回应,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标准体系层面的创新表达,探索出了一条集人驻、事驻、力驻、智驻、心驻为一体的系统治理路径,有力推动公安机关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全周期。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基层治理现代化这一主线,进一步深化认识、总结经验,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公安温度融入共富成色,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公安智慧和平安力量。
魏明指出,绍兴柯桥公安作为驻村指导员制度的先行地,不断在基层治理创新道路上开拓创新,形成了丰硕成果,为全省公安机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有力借鉴。柯桥公安始终走在基层治理创新的前列,此次标准体系成果的发布,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深度实践,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之举,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探索。“驻村融治”标准体系的发布,不仅是对过去成果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崭新起点。下一步,要在标准落地见效上持续发展,在数智治理创新上深化探索,在共建共治共享上巩固提升,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努力将“驻村融治”打造成为农村社区共治警务的标志性模式。
浙江警察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许韬分享了对标准化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的思考。他表示,标准化建设对于基层治理意义重大,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柯桥公安推出全国首个基层公安机关参与基层治理的地方标准,既是“十四五”收官之作,也是“十五五”开局之篇,推动了社区警务职能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枫桥经验”实践创新。接下来,要处理好原理论与方法论的关系、处理好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持续探索警务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绍兴智慧、公安智慧。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平安浙江研究中心主任褚国建认为,标准化建设对于基层治理意义重大,是推进治理体系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大战略功能,柯桥区“驻村融治”标准体系的发布是社区警务现代化领域的首创性成果。未来,应在标准化基础上提升治理韧性,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加强需求侧引导,社会成员更理性平和看待自身遭遇,避免情绪化极端化反应,提升社会成员韧性;二是加强供给侧改革,构建更主动协同治理机制,提升社会面对风险矛盾危机冲击的承受力;三是加强整体性保障,提升社会治理调节力,通过主动干预、有效处置、事后修复,构建简约高效、动态平衡的社会治理体系,最终实现有理有据、张弛有度、刚柔并济的治理。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副院长、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余钊飞围绕“驻村融治”的理论根基与实践逻辑作出深入解读,他指出“驻村融治”不仅是公安融入基层社会的工作方式,更是一种制度平台,是人民公安助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载体。它既继承了中华传统社会治理文化中的协商精神和自治理念,也发扬了红色文化中“依靠群众”的政治智慧。其背后的思想逻辑与当前的社会治理理念高度契合,展现了“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理论韧性和实践张力。柯桥的探索表明,只有深度挖掘本地治理基因、结合现代治理需求,才能实现“从流量到留量、从短期治理到长期价值”的可持续路径。
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原副院长、国标委高级专家许燕君表示,“驻村融治”标准体系的发布,为科学有效开展“驻村融治”提供标准指引和技术支撑。该规范在柯桥公安多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驻村融治”工作机制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提炼最优化、最科学、最有绩效的方法,融入社区民警“五大员”职责和“五融五驻”管理理念及工作方式,具有生命力,能真正指导实践。在全国标准信息平台数据来看,这是全国首创,填补了公安与社区民警合作共治共商的标准空白。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结合工作发展模式,积极构建标准化+数字化+机制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为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浙江省公安厅、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局全体在家局党委班子成员、各科所队长、民警代表,各级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