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5年度第八期“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警衔晋升)培训班在市警校正式结业。市、县两级公安机关130名民警经历了一次全面的“充电蓄能”,完成了从“肩章升级”到“能力进阶”的蜕变。
近年来,宁波公安始终秉持向教育训练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的理念,将训练作为素质强警的核心抓手,深入实施全警常态化练兵行动,通过全警普训、警种专训、重点调训、线上轮训等形式,将各类培训覆盖至全警,以高质量教育训练推动队伍素质迭代升级。
训战融合,锻造硬核战斗力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日常培训中,市警校将训练场变为“实战考场”,在模拟街区开展模拟一线实战处置的“红蓝对抗”训练课程,还原暴力警情、嫌犯抓捕、楼道搜索等复杂情况,让参训民警在逼真的课堂环境中亲自操作、反复练习、逐帧复盘。
“暴力警情里,各种打砸跟来真的一样,模拟警情处置还特意把各地常见的问题情况都汇总到一个场景里去,虽说是在课堂上,但比一般实战现场还要难以处置。”作为参加对抗学员之一,宁海县公安局西店派出所民警龚延欢深有感触。
“红蓝对抗”训练课程场景
“红蓝对抗”实战训练通过小班化、高强度、实景式对抗练兵,真正将教学内容转化、固化为实战中的第一意识、第一反应、第一动作,实现实战素养的有效提升。
奉化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黄汉汉表示:“通过‘红蓝对抗’这种沉浸式、对抗性的训练方式,大大增强了学员实战处警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高压情境中学会了如何快速作出决策、如何依法合规应对复杂局面。”
多维赋能,提振干事驱动力
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是民警提能的“加油站”,也是宁波公安队伍进一步履职尽责的强大“保障力”。
市警校结合当前公安形势及民警岗位能力需求,实行“专业引领+个性定制”的培训模式,围绕政治建警、规范处警、办案执法、信息化应用、应急救护、体能锻炼等重点课题,设置《学党史守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从诉讼角度看公安民警常用法律知识应用》《综合体适能突破训练》等专业课程,学员对课程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培训围绕一系列重点课题设置专业课程
培训不仅是丰富理论知识、提升业务技能、坚定理想信念的平台,同时也是互学互促、寻找差距、弥补短板的重要渠道。
培训期间,市警校举办了首期学员论坛,邀请9名来自不同警种、不同岗位、不同经历的民警上台,紧扣公安中心工作和业务实战找好“关键词”,聚焦“从警初心使命”“AI大模型”“无人机技术应用”等主题畅谈心得、分享案例、交流经验,营造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
学员论坛期间的一门课程
学员们纷纷表示,这些原本在单一工作岗位学不到、学不好、学不全,但又特别贴合一线最新实战需求,契合以后发展方向的知识点,有了多视角、立体化的解析探讨,为每个学员今后的工作进阶铺垫下最扎实的“认知基础”。
治训必严,增强团队凝聚力
培训实行封闭式的警务化管理模式,按照“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严格考核”的理念,从清晨内务卫生到夜晚就寝查铺,从课堂教学纪律到训练场安全规范,固化实施早训早操制度。
培训教官向学员介绍旱地冰壶的规则
“严管之余还特别注重培训内容的多元性。”作为警校首届旱地冰壶争霸赛的冠军,7班班长邢正清对这次培训印象特别深。“这次来警校,每个人不仅收获了最新最全的专业知识,学校不时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更是让警队特有的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等精神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员正在进行射击考核
除此之外,培训班还采取了多位一体的科学考试考核机制,在平时纪律作风和警务养成的基础上,组织法律素养、基础体能、武器使用及实弹射击等测试考核,巩固和检验学员培训成果,为民警以更加过硬的能力素质投身今后的公安工作筑牢根基。
来 源 | 市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