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擒毒蛇、急流救人……听说,他炒的蛋炒饭还很香)
警界“枫”采(四十七)
陈铿 嵊州市公安局黄泽派出所辅警
他能跳江搏浪救回六条命
也能翻山七万步点亮绝望灯
更能擒蛇捕蜂守护百家安
……
他是
急流斗士、应急快手、移动技能库
他就是陈铿
打开陈铿汽车的后备箱,里面塞得满满当当:救生绳索、救生衣、强光手电、头盔……这些东西,就像他的百宝箱。
“有救援任务,随时叫我!”这是陈铿带在嘴边的话,当兵五年,2018年加入嵊州市公安局黄泽派出所当辅警,又一头扎进公益救援队,他好像就没闲下来过。今年三十岁,他干的活儿挺杂:街上巡逻、开车出警、水里救人、山里寻人,甚至……在所里食堂颠大勺。
巡防线上:脚步丈量的“熟”与“护”
黄泽的街巷与村落,印在陈铿的脚板上,也印在他的心里。所里有张“三色导巡”地图,标着哪里人多、哪里容易出事。陈铿是专职巡防队骨干,他的微信步数,天天在朋友圈排前头,他那本磨了边的本子,是“三色导巡”图的鲜活补充:夜市哪个摊位常拌嘴、村头独居老人要常去看看……“熟,不是认得路,而是晓得群众的忧。”
这份“熟”,在一个普通的上午,化作了冷静的智慧。5月22日10时许,报警电话响起:前白村一老人家门口惊现长蛇!陈铿脑中瞬间浮现那位独居老人和那扇他曾提醒过需要修补的门框,是王阿婆!将“人”与“地”精确锁定,警车迅速抵达现场。果如陈铿所料,一条黑蛇卡在王阿婆家门框洞内,狰狞地扭动。王阿婆脸色煞白地站在几步开外,声音发颤。陈铿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上前想将蛇拽出,但蛇受到外力惊吓反而越发钻进门洞深处。“这蛇有毒!太危险了,等它自己爬走吧!”围观村民惊呼起来。陈铿扫过王阿婆惊恐无助的脸,决定尝试敲打门框让蛇自行出洞。终于,蛇一点点退了出来,在快出洞时,陈铿稳准狠地钳住了那致命的“七寸”。随后,这位“不速之客”被放归深林。
这份精准的“熟”,源于他用脚步丈量出的责任地图,熟悉每一条街巷,熟悉每一扇门后的家常,在街巷间织就一张名为“安心”的网。光是今年,他帮街坊邻居解决的麻烦事,就有一百多件,那身警服上的汗碱和泥点子,就是他最好的“奖状”。
救援路上:向死而生的“搏”与“寻”
加入曙光救援队,源于陈铿心中一块沉甸甸的顽石:在外游玩时曾碰见人落水,他奋力跳下去救援,可人还是没了。“心里堵得慌,像压了块石头。”打那以后,他跟水“杠”上了。
休息日?那是他的训练日。急流怎么对付?冲锋舟怎么开最稳?潜水下去要注意啥?他一样样学,不断丰富“技能库”:IRB充气艇技师、潜水证、冲锋舟操作证……他总结出“绳索锚定+人工下潜”的黄金法则,他说,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在每次突发事件中灵活应对。六年来,他一次次跳入江中,陆续救起6名失足落水人员。
寻踪老人,陈铿也有自己的一套颠覆常识的经验法则:“家人越笃定‘走不远’,越要向更远处追寻!” 2024年秋,一位90岁浦口老人下午5点走失,至次日10点竟现身20公里外的嵊张线,印证了陈铿的坚持,“多走一寸,希望就多一寸”。
身为旗兵义警队员、曙光救援队的副队长,陈铿先后参与救助80多回,他曾坚持走七万步山路搜救人,也曾深夜爬上山腰用警服制作担架救援摔伤驴友,更是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快速拆除马蜂窝……他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公益之路充满汗水,但为生命撑伞的瞬间,一切都值得。”
灶台烟火:暖胃暖心的“守”与“授”
别看陈铿水里山里冲得猛,回到所里,他还有一手绝活——烧菜。他笑着说,这还是当兵时在炊事班练的,技多不压身嘛。这强烈的反差,正是他最动人的注脚。
夜深了,看到出警回来的兄弟们又冷又饿,陈铿系上围裙就钻进厨房忙活。一碗朴实无华的蛋炒饭,是驱散疲惫的“特效药”。休息时,他还常给同事们改善伙食,“陈铿做红烧鱼和蛋炒饭那叫一绝”。民辅警们对他的厨艺赞不绝口,笑称他是所里的“编外大厨”。
陈铿的“厨艺”,远不止于满足口腹之欲。食堂的烟火气,常常氤氲着另一种“教学”氛围。饭点前后、或是等待食材炖煮的间隙,便是他见缝插针传授救援技能的“黄金时间”:几双食堂的竹筷,几根打包绳,在他手里飞快地穿插编织。“野外没器材?树枝、竹竿、衣服都能用!”他演示着如何制作简易担架,“关键是要稳,减少二次伤害”。队员们围着饭桌,看得目不转睛。
“看着大家伙儿吃得香,学得会,平平安安、热热闹闹的,我这‘班’就算值了。” 陈铿的笑容,憨厚而满足。对他而言,灶台升腾的热气与街头巷尾的巡逻、急流深山的搏斗,本质并无不同——都是守护。守护战友的胃,守护他们的安全知识储备,最终守护的是这支队伍凝聚的力量与温度。这方寸灶台,是他多重守护角色的温馨交汇点,亦是铁汉柔情最温暖的释放场。
陈铿的七年,是不断切换“战场”的七年,辅警、救援队副队长、旗兵义警、志愿者、“编外大厨”——标签很多,底色却只有一种:守护。用身体,用脚步,用一腔热忱,也用一碗深夜的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