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司法公正感受度,优质高效做实定分止争,绍兴中院推出【司法民情日记】专栏,通过一篇篇“民情调查”“办案心得”“法官札记”,记载民生,化解民忧,纾解民困,让“民情日记”在绍兴法院焕发出愈加旺盛、持久的生命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口述丨诸暨市人民法院 何翔
文字丨诸暨市人民法院 陈宁
“何法官,这些牛……您快拉走吧!”这是我第四次踏进这个院子,被执行人老杨依旧裹着那件褪色的军大衣,在牛栏前慌慌张张地来回踱步。
与老杨和牛的“缘分”起于10年前的一笔交易,2015年老杨经营养牛场时,向老侯赊欠了7万元饲料款。后来行情不好,老杨卖不出牛,也付不上饲料款,老侯便告到了法院,法院一审判决老杨支付7万元货款和相应利息。
进入执行程序后,案子来到了我手中,在查遍老杨名下的财产后,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仅有牛栏里的黄牛和一辆旧饲料车。
“何法官,我就靠着这辆破车去卖牛糊口了,我每个月至少还500元,车能不能留下。”我站在老杨的养牛场,看着他翻出破旧的“还债记录本”,50、100……,除了日常吃喝,老杨将每一份收入都存下记下,“这两年的牛卖不出钱,我一次性还不了那么多!”
一边是“凄苦伶仃”的被执行人老杨,一边是急着用钱的申请执行人老侯,如何让案子“有路可执”?
按照常规操作,必定是以牛抵债!但根据市场行情,就算把牛全卖了也还有2万多元的“还债缺口”。
一筹莫展时,一个牛肉商户的吆喝打开了大家的新思路:“高价收牛腿肉……”
对!直接向餐饮店按部位出售牛肉,价格就高多了!
接下来两天,我多方联系饭店、屠宰场,几乎成了市场的“牛肉贩子”。
“老杨、老侯,今天咱们换个法子把牛卖出去、卖高价。”我翻开记满报价的笔记本,“我打听过,整牛卖屠宰场不划算,分部位卖价格更高。”正说着,一辆小货车碾着晨霜驶来。餐饮店老板下车凑近牛栏细看,“何法官,你果真没有骗我,这牛卖相确实好。”
正在过磅时,老侯突然开口:“那几头小牛犊留着吧。”他看了看站在牛栏边的老杨,“就当免利息了。”
当最后一头牛被牵上车时,我见老杨脸上多了几分释然,他嘴里不停地念叨:“还清了,终于还清了。”声音很轻,像是终于放下了心结。
返程时,后视镜里老杨仍在挥手。牛栏腾空了大半,但两头小牛正撒着欢追逐。
来源︱诸暨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