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绍兴博物馆体验奇妙夜,到徐渭艺术馆看大展,在北纬30°馆坐热气球飞越神秘的北纬30°……今年“五一”期间,浙江绍兴“文博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游客到绍兴逛博物馆、看主题展,以多元方式感受千年古城历久弥新的风采。
近年来,绍兴深入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以综合性博物馆为龙头、专题博物馆为骨干、非国有博物馆和乡村博物馆为特色的博物馆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167家,登记备案博物馆62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国家二级博物馆3家、国家三级博物馆6家,馆与城融合成效不断提升。
文化是绍兴的灵魂,如何以文博发展赓续千年文化,打造近悦远来的品质文旅高地?绍兴市政协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组织视察、调研、协商等多种方式持续助力助推。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其文化挖掘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吸引力和教育功能。黄旭东委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聚力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服务绍兴文化强市建设”主题提交相关提案。他建议,要立足地域文化,充分挖掘绍兴丰富的古城文化、越文化、名人文化和宋韵文化,打造具有鲜明文化辨识度的明星博物馆;由七大专题主题馆牵头,联动其他类型博物馆,打造系列性、可持续性的明星展品集和活动集。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2024年5月,绍兴市政协召开“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如何更好发挥博物馆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作用,成为协商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市政协委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建议在绍兴“博物馆之城”规划中,加强对越文化的发掘研究与转化利用,整合利用历史遗址、名人故里等文旅资源,新建或改建高品位系统性的越文化专题博物馆。仲丽华、应晓两位委员建议,以浙东运河博物馆为核心,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强的展览项目,形成以运河博物馆为核心的“场内与场外”内外呼应的开放式运河文化体验新空间,更好展现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委员们的持续关注下,绍兴全市博物馆的文化辨识度不断提升,“祝福·绍兴古城过大年”“山阴城隍庙会”“博物馆奇妙夜”等一批弘扬越地文化、展现绍兴韵味的品牌活动相继推出;“徐渭书画展”“陈洪绶书画展”“任伯年绘画作品展”等绍兴名人系列大展,带动绍兴文博资源在全国出圈出彩,进一步打开了绍兴文化张力,立起了绍兴文化特色新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