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市社会福利院,一群“青春养老人”,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养老事业”,托举起在院老人的幸福晚年。
王恒杰
绍兴市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员
节假日的护理台,总能看到一群银龄守护者,他们显露出与年龄不符的老成。其中,“00后” 的王恒杰,是一名护理专业毕业的小伙子。从见习、实习到毕业工作,他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福利院。他说:“有人问这份职业是否消磨青春,我会展示电脑里特别的收藏夹 ——‘47份微笑’。”
特困老人唐外公记忆明显衰退,腼腆的王恒杰却悄无声息地主动担起了提醒老人服药的任务。当部门提出加强护理技能水平时,科班出身的他义不容辞地担任起护理实操培训的 “老师”。从第一次面对服务对象时腼腆得不知所措,到慢慢了解每一位特困老人的喜好和特点,那些被细心收藏的往事,那些被温柔托举的尊严,当 “90后”“00后” 用这样的方式与银发族相遇,照护不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成为两代人共同谱写的生命叙事,也让特困老人感受到了人间代际天伦的幸福。
徐钰炜
绍兴市社会福利院精康医务工作者
入职时,总有人问这位 “95后” 的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毕业生,为何会选择福利机构?他说:“到达终点的路有很多条,我选了一条能丰富人生阅历的路罢了。”
然而,“丰富人生阅历” 对他来说并非只是一句口号。工作中,他每日观察院里这群特殊的服务对象,协助部门主任提前做好发病预防和病情稳定工作。特别是对于春季易躁动的精康患者,即便预防工作做得再万无一失,意外擦伤仍难以避免,而他总是第一时间去安抚患者情绪、治疗伤口。他还经常向部门职工传授专业知识与工作要点,因此虽然年轻,职工们却喜欢称他为 “徐老师”。
服务对象也是如此。“徐老师,我的字写得如何?” 一双渴望得到认可的眼睛看向他。这是因为徐钰炜写得一手好字,入职后,他尝试通过书写毛笔字的 “徐式艺术疗法”,对精康服务对象进行非药物治疗。
詹烨宇
绍兴市社会福利院社工
“人们总怜悯他们是‘没家的孩子’,却忽视了他们淬炼出的惊人生命力。” 詹烨宇并不觉得这些成年孤儿是社会负担,反而认为他们是自带逆境操作系统的 “特别人才”。这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
这些成年孤儿基本上是到法定年龄后,从儿童福利院转院来到这里。环境的适应、情感的重塑,都需要更多的关爱、温暖、鼓励与支持。作为社工,詹烨宇总是默默协助部门,了解每一位成年孤儿的特点。他希望通过一次次的社工活动和情感互动,在政策条款与情感缺失的断层之间,修筑起通向社会的桥梁,让这些成年孤儿展示出属于自己的 “闪光点”。
在詹烨宇看来,当这群可爱的 “大朋友” 亲切地呼唤他 “小哥哥” 时,这是对他付出的肯定与包容,也给予了他继续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金呈柯
绍兴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师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 节假日一大早,福利院内便响起八段锦的音乐。远远望去,老人们在康复师的带领下,以养生运动的形式开启新的一天。
对于金呈柯来说,每次养生运动和康复训练时的微笑互动,重复千遍的 “你能行” 的坚定鼓励,都是在续写 “老吾老” 的青春注脚。福利院的康复工作并不单一,除了日常康复外,她还身兼药房管理、医务协助等多项职责 。她说:“院内的康复工作让我最大的感触是,衰老不是生命的溃败,而是灵魂在换乘站脱下旧躯壳,我们这些康复师,不过是帮他们系好新旅途的鞋带。”
当 “00后” 的她们选择与暮年同行,不是放弃远方,而是在生命最深的褶皱里,迈向超越年龄的星辰大海。
谢玲燕
绍兴市社会福利院财务
这天凌晨,安静的综合楼里“噼里啪啦”的键盘奏鸣曲声清晰而响亮,原来“95后”会计谢玲燕又加班了。大家总有一个误区:福利院的财务工作是轻松的“美差”。可没人只知晓,加班加点却是常态。
市社会福利院的服务对象复杂:既有特困人员,又有寄养老人;既有儿福院转入的成年孤儿,又有救助站移送的流浪人员等,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服务管理模式,不同的资金来源,不同的标准额度,固然账目项目亦是不同,即使同一个活动还得根据服务对象不同而不同走账,福利院一个月的凭证赶得上有些单位一年的凭证。
她是福利院的“数字摆渡人”,左手握着贴满便签的计算器,右手攥着预算执行情况表,把冰冷的数字换成服务对象的微笑次数。她把简单账目造成生命图谱,只有她知道那些深夜跳动的数字,实则是百颗心脏的共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