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故里的青瓦粉墙间,在乌篷船摇曳的碧波上,在百草园的蝉鸣声里,越城公安分局塔山派出所景区巡逻队用脚步丈量平安经纬,以科技织密守护网格。这支由12名警力组成的队伍,既是穿梭于周家台门、三味书屋的“移动哨”,又是联动景区378个智能探头的“数字盾”,日均步数突破2万步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智慧?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越城公安分局塔山派出所景区巡逻队的故事。
街巷间的“平安印记”:巡逻队的万步坚守
“各点位注意,三味书屋出现瞬时客流高峰!” 对讲机里的指令刚落,巡逻组民警龚浙峰已带队奔赴现场。随着“五一”小长假开启,作为游客必到的打卡点,鲁迅故里游客数量呈“井喷式”激增。民警龚浙峰和同事们也开启了 “暴走” 巡逻模式,这支日均步数突破2万的小队,是景区动态管控的 “移动哨”。无论是维护秩序、提供帮助,还是劝阻不文明行为、处置突发事件,他们始终冲锋在前。
为应对景区天气及人流量的变化,塔山派出所科学调整警力部署,每日安排至少12名警力在景区主干道、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区域,采取 “步巡 + 车巡” 的方式开展巡逻。通过强化显性用警,“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 成为常态。他们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回应群众求助,全力提升经营者和游客的安全指数,为景区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瞭望台的“黄金视角”:金师傅的经验传承
在巡逻队伍织就地面防线的同时,一处特殊的 “制高点” 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清明假期,鲁迅浮雕墙前,辅警金智龙执勤的加高座椅意外走红。这个原本用于监测景区秩序的瞭望台,因能全景拍摄鲁迅浮雕与游客合影的最佳角度,摇身一变成为日均服务200余人次的 “景区摄影工作站”。
趁着中午轮岗间隙,金师傅向年轻同事分享着自己的 “执勤心经”:“坐在瞭望台上,必须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乍一听,这个岗位似乎很简单,实则责任重大。金师傅不仅要实时监测广场人流量、精准预判客流高峰,还要化身 “人形自拍杆”,热情地为游客定格鲁迅故里的美好瞬间。当看到游客们拿到照片时绽放的笑容,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从监测哨到暖心岗,变的是服务形式,不变的是守护初心。金师傅真诚地说:“景区安全无小事,游客的笑脸就是最好的‘警情反馈’。”
屏幕后的“经验手册”:视频组的精准守护
地面巡逻与瞭望监测双线发力,而在景区监控室里,还有一群 “数字侦探” 在默默守护。视频队员黄昊闻正盯着监控屏幕,指尖在键盘上翻飞,精准圈定了百草园西侧的花丛,那是游客蹲下拍照时最容易漏物的区域之一。每逢节假日,这类 “数字寻宝” 需求激增,但他的操作流程早已形成肌肉记忆 。在监控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记着近百个高频遗失点:三味书屋石栏拐角(常掉眼镜)、乌篷船登船踏板(易落手机)、土特产店收银台(多丢钱包)…… 这些标记被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圈点,像一张专属的 “景区失物地图”。黄昊闻说,每个节假日后他都会更新这份 “经验手册”,如今闭着眼都能在监控画面里快速锁定风险区域。当对讲机里传来 “手机已找回” 的反馈时,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下一个监控画面,嘴角还带着一丝习以为常的淡然 —— 这不过是今天第5次 “精准定位” 而已。
五一假期刚开始,视频团队已成功找回近十件遗失物品,从手机、钱包到证件,每一次物归原主的背后,都是他们专业与责任的体现。
从晨光熹微到华灯初上,这支由12名警力组成的团队,在古城的街巷阡陌间书写平安答卷。他们用万步巡逻踏出平安路,用智慧双眼织就防护网,用暖心服务搭起连心桥,用藏蓝身影为千年古城绘就了最动人的平安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