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宁波14名杰出劳动者获荣誉表彰,其中奉化区农业技术总站副站长、水蜜桃研究所所长陈妙金,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陈妙金与奉化水蜜桃的故事,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缩影,更是创新引领发展的有力见证。
十八年时光,她将自己化作一棵桃树,根系深深扎进科研的土壤,枝干高高托举起产业发展的希望。这份国家级荣誉,是对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最高赞誉,更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坚守梦想、守护“中国饭碗”的生动诠释。
陈妙金毕业于浙江大学果树学专业,2007年,她毅然投身奉化,开启了她与水蜜桃的逐梦之旅。
“在浙大研究生学习期间,我就接触了奉化水蜜桃育种研发项目,也第一次尝到了奉化水蜜桃的甜美。从那时开始,我就想来奉化看看,这一来,就是18年。”
彼时的奉化,水蜜桃产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果树抗病能力弱,货架期短,难以长途运输和长时间保存,市场竞争力每况愈下……多年的专业知识告诉陈妙金,育种是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
在杂交育种的道路上,陈妙金凭借不懈努力,自主筛选出8个杂交优良单株,确定8个推广良种,4个水蜜桃新品种通过审定。同时,她开展了“湖景蜜露”“白丽”“玉露”“清水白桃”等15个杂交育种组合,持续为水蜜桃品种选育注入新的活力。
陈妙金在实验室工作
“要种出好桃子,品种是根本。但育种就像等待一朵花开,需要耐得住寂寞,更要敢于直面风险。搞农业,就得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4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余篇国际国内专业论文,参与或主持1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的累累硕果,正是她育种梦想的有力注脚。
品种改良之外,陈妙金还怀揣着一个朴素而坚定的梦想——让先进的种植技术走进千家万户,变成农民手中实实在在的“金果子”。
陈妙金演示杂交技术
她带领桃技术团队,升级出一套“一轻二控三疏四防五套”的水蜜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这一体系成为了桃农们的“增产密码”。
“在陈姐的指导下,现在桃子价格翻了一番!”85后“新农人”林东杰讲起陈妙金,一脸崇拜。
多年来,陈妙金践行“首席专家 + 农技指导员 + 科技示范户 + 辐射带动户”推广模式,在10余个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与种植大户紧密合作。为了打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她和团队每年举办10余期培训,发送5千余条技术指导短信,只要农户一个电话,她们便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桃园,风雨无阻。
陈妙金和工作人员正在开展桃种栽培选育
据统计,她累计推广水蜜桃新品种及标准化技术6万余亩,发放专用袋8.5亿只、专用肥6800吨、技术资料6500余套,带动多地规模化种植,目前奉化区水蜜桃栽培面积5.3万亩,年产值超5亿元。
“未来,我们还要引入更多数字化技术,用科技让‘桃乡’焕发新生机。”陈妙金说。
在水蜜桃研究所成果展厅内,“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21块奖牌熠熠生辉。从籍籍无名到奉化水蜜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5.33亿元,奉化水蜜桃连续8年稳居全国桃类品牌价值前列,这背后离不开陈妙金为实现品牌梦的不懈努力。
为了让奉化水蜜桃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陈妙金将“单层框采摘中转”“冷链包装”“成熟度把控”“保鲜技术”等多项果实减损关键技术应用到采后及运输环节。如今,每年约800吨奉化水蜜桃跨越千山万水,以标准化的品质摆上香港、韩国、东南亚消费者的餐桌,成为“舌尖上的中国名片”。
奉化水蜜桃
陈妙金深知品牌的重要性,为防止投机者以次充好,她常常乔装成“买桃人”,穿梭在桃林与商贩之间。
“次果流入市场,砸的是几代桃农的心血!今天你以次充好,明天他鱼目混珠,最后毁掉的是整个奉化水蜜桃的信誉!”陈妙金坚定地说道。
2019年7月,首届中国传统名桃产业高端研讨会在奉化成功举办。奉化与河北深州、山东肥城、江苏无锡等产区共同成立“中国传统名桃产业共同体”,陈妙金担任共同体秘书长。这场与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各产区的深度交流合作,进一步擦亮了奉化水蜜桃这一“国字”招牌。
奉化万亩桃林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像陈妙金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期待更多人才投身农业领域,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让乡村振兴闪闪发光!
记者丨沈晓萍 制图 江仕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