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象山县中医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党委副书记、主任中医师黄颂敏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目前宁波市中医领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第一次进京接受这么高的荣誉,作为一名基层中医,我深感任重而道远!”黄颂敏在接受表彰后,马上与家乡人分享了激动之情。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5年评选一次,是我国劳动工作者的最高荣誉。这是我国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此次有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荣誉是责任,不是光环。只要还能拿针,我永远是人民的‘小医生’。”黄颂敏表示。
秉持初心——从农家子弟到半岛名医
整理资料、安排工作、接诊问询。工作日清晨7时许,黄颂敏早早来到医院,开启“上班状态”。“提早一小时,一年下来,就能多看上千个病人。”“早到”已成为黄颂敏的习惯。
从乡下赶早来的患者,看到黄颂敏格外亲切。“黄医生每次坐诊都是提前来,一直忙到中午12点半。”“他忙起来连茶水都顾不上喝。”“黄医生就像自家人一样,有时我做完治疗,他还亲自蹲下来给我穿鞋子。”乡亲们的赞誉很朴实也很真诚。
黄颂敏1975年出生在象山半岛西南角的泗洲头镇马岙村。作为农家子弟,他从小感受到农民的辛苦,深知农村人看病的艰辛——经济不宽裕、信息闭塞、出行不便。
1996年,黄颂敏从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毕业,便进入象山县中医院工作。针灸推拿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当年针灸推拿专业可以说是中医系列里的一个冷门、偏门,而且也是最为“吃苦受累”的一个专业。28年来,黄颂敏一直坚守基层,从默默无闻到有口皆碑,从普通医生晋升为主任中医师,始终秉持朴实的为民之心。
许祖力是石浦港区菜场的个体户,至今他都忘不了2017年的那个冬天。除夕夜,他忽然感到脖子剧疼,脖子和双手不能动弹。当时,来拜年的表妹得知此事,抱着一线希望拨通了去医院看病时存下的黄颂敏的手机号。此时,黄颂敏正在老家和亲人团聚,听说病人情况凶险,立即赶回医院。许祖力是被亲戚抬进针灸科的。黄颂敏诊断发现,许祖力由于过度劳累,患上了颈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滑膜嵌入小关节之间,引起小关节交锁脱位,脊椎活动受限,产生剧痛。黄颂敏随即为他施行了小针刀和牵引复位疗法。随着治疗深入,许祖力痛苦的脸色渐渐好转,到最后,脖子上疼痛减轻很多,竟然可以走着出门了。为了感谢黄颂敏大年初一牺牲休息时间赶来为自己治病,许祖力递上了一个红包,但被黄颂敏谢绝了。
“要收了他就不是黄医生了!”后来,在得知黄颂敏春节期间的这段轶事后,很多病人如是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黄颂敏的患者多数来自农村,他们都是口口相传,村村相传。往往是一户人家一个人来就诊,然后三姑六婆都来了,一个村庄的人来了,隔壁村也来了。这些平凡朴素的人们相信传统医学,对中医特别信赖。黄医生手中的银针对他们来说是神圣的。“痛则不通”,一根银针触类旁通。一次次的实践证明着他们的信任绝非是盲目的。
“我第一次来看的时候黄医生刚结婚,现在他女儿都成大姑娘了。”东陈乡马岗村村民蒋嫦娥,19年前腰椎间盘突出,是黄医生治好的。几个月前她颈椎难受到欲哭无泪,“我对老头说,有什么药吃下去能让我不痛,哪怕醒不来我也愿意。”就是在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她想起了多年前治好她腰椎的黄医生。一个月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了,手能提了,气色也好了,“我是逢人就讲黄医生好。”蒋嫦娥这句发自肺腑的话也是许多患者的心声。
另一名患者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一开始是妻子背着他走进医院的。经过黄颂敏精心治疗后,一周就能下地了。一名被湿疹困扰了3年的女患者,仅仅经过黄颂敏一次治疗,病症就明显改善,这让她连连感慨碰到贵人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尽管名气越来越大,来求医问诊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黄颂敏为病人排忧解难的初心始终未变。如今,由黄颂敏牵头挂牌成立的宁波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宁波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工作室的知名度越来越高。2024年,黄颂敏入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我希望通过工作室,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独特治疗技法传承下去,让年轻一代跟着我们的步伐、站在我们的肩上,更自信、大踏步地往前走。”近三年,黄颂敏培养业务骨干5名,传承者12名,接收进修生20余名,为中医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播撒爱心——从“固定”诊室到“流动”诊室
“什么样的医生算好医生?”这是黄颂敏从医后时常在内心问自己的问题。他觉得为医重在一个“实”字——在临床中需以悲悯、温暖的仁心统领仁术。因治病是实,治人、治心同样是医生实实在在的本职。
黄颂敏在工作中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最困难最辛苦的工作留给自己,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他每周下沉到乡镇分院坐诊,每年额外接诊上千名病人,日门诊量保持在百人以上,日耗银针2000余根,患者满意度100%。在黄颂敏眼中,患者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地位高低之别,无论是身着朴素的农民,还是西装革履的职场精英,他都会像对待亲人一样,给予同样的耐心、细心与关心,即使每天最忙时要连续站十几个小时,他也总是面带微笑,步履稳健,还能抽出手来为病患垫一个枕头,拉几句家常。
除了医院的“固定”诊室,黄颂敏还有个“流动”的诊室——他经常深入海岛乡村、部队社区开展义诊,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患者,以便患者能第一时间联系到自己。工作以来他已经留存近万个认识或不认识的病人的手机号。他还利用节假日深入出租车公司,为广大深受职业病困扰的司机师傅们送去专业的保健知识。
一名即将高考的学生精神抑郁想退学,黄颂敏利用中午或晚上时间对其进行针灸治疗,最后这名学生考上大学;一位患者腰椎关节错位不能活动,黄颂敏上门整脊复位,而他自己踝关节扭伤……医者仁心,美名远扬。慢慢的,一句“看病找中医,中医就找黄颂敏”在象山半岛口耳相传、经久不息。
在黄颂敏的带领下,象山中医医院医健集团针灸推拿科已经从最初的5人发展为现在的13人,诊疗室从以前的100多平方米,发展为现在的700多平方米,拥有62张床位。虽然如今的黄颂敏已经是象山中医医院医健集团党委副书记,肩负着更重要的工作,但他每周依然坚持坐诊四个半天。
时间给了病人,留给妻女的自然就少了。“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女儿现在已经读大学了,但我陪伴她的时间太少了。从小学到现在,她寒暑假我从来没有带她出去玩过,这是我最愧疚的……”然而,在北京读大学的女儿却并不这样认为,爸爸是她心中永远的骄傲。听说获浙江省劳动模范、宁波十佳科技追梦人的父亲,个人形象被展示在宁波地铁1号线世纪大道站的灯箱广告上,暑假回来时,她还特意去拍了照片——那是她奋斗的目标!
独具匠心——从精研中医到中西结合
近年来,针灸推拿和中医疗法备受推崇,可在20多年前,却不是这番光景。
黄颂敏刚刚工作时,中医院的针推科也算个偏门科室,没法和中医内科、骨科等大科室相提并论,更别说在象山这样的小县城。大家都觉得针灸推拿工作没什么前途,短短几年,同班毕业的28人中就有20余人转行换岗,而黄颂敏则是少数耐得住“寂寞”的人之一。
工作之初,黄颂敏曾遇到一位患中风后遗症的老人,长年卧床平时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来服侍。当时老人的家属听说针灸治疗对于中风后遗症的预后很有效果,就全家出动带着老人来医院找黄颂敏,可是当他们了解到这个恢复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复诊后,他们又觉得十分为难,因为带一个瘫卧在床的老人出门看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着老人和他的家人渴望又为难的样子,黄颂敏决定利用休息时间,定期上门给老人针灸治疗。就这样,他坚持每周定期上门给老人做治疗,坚持半年后,老人恢复得很好,不仅能够下床活动,还能独自下楼了,生活也基本实现了自理。这件事给了黄颂敏坚持下去的动力,“针灸一样可以治病救人,一样能为患者排忧解难。”
于是,黄颂敏潜心学习,研读专业书籍更是一天都没有落下,至今仍保持着每天看书的习惯。医院里进修培训的名额有限,他便空出时间自费进修。他坚持做好病人随访工作,看诊时如遇到疑难病人,在介绍去上级医院的同时,他还会随时跟进病人的治疗情况……这种不间断学习、反馈式学习,让他受益匪浅。
善学者强,善学者成。如今,在专业技能上,黄颂敏展现了极高造诣,他熟练掌握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传统中医技术:针灸方面,他手法娴熟,进针精准,能依据不同病症、不同体质的患者,精准地选取穴位,巧妙地运用针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经络的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推拿领域,他深谙人体骨骼肌肉的解剖结构与力学原理,通过双手的推、拿、按、揉等手法,为无数患者缓解病痛;他精通中药配伍运用,根据患者辨证结果,精心组方,从整体上改善患者体质与病情。
在医术探索与创新的道路上,黄颂敏从未停歇。他精心总结出的椎旁神经根封闭术结合五步复位疗法,堪称一绝。
曾有一位深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困扰的患者,辗转各大医院,尝试多种治疗方法均未见好转,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该患者慕名找到黄颂敏,他经过详细诊断和一个月的持续治疗与康复训练,患者竟奇迹般地康复,重新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
疑难杂症诊疗,犹如在纷繁复杂的病情“大树”上,精准辨证找到“患病”枝丫,方能对症下药。
在脑血管病及合并症治疗上,黄颂敏独树一帜,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针灸、推拿及康复训练计划。有一位中风患者经他治疗后不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语言能力逐步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黄颂敏还在宁波市首创中西医一体化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恶化率从80%降低到30%,在业界引发广泛关注。
记者手记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基层名中医、浙江省优秀医师、浙江省“百名科技追梦人”……黄颂敏的荣誉很多,多到他也记不清了。
精于钻研,甘于平淡。从医以来,黄颂敏坚守临床一线,坚持下乡坐诊,踏踏实实为民保持医者本色,兢兢业业钻研传承国医技术,点点滴滴大爱书写天使仁心,是患者称赞的好医生、同事眼里的主心骨、中医领域的领头羊,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多篇。
对于年过半百的黄颂敏来说,现在可谓是“功成名就”,按说可以“休息休息了”,但是黄颂敏停不下来。记者在他忙碌的空隙采访时,看到他电话不断,不少是慕名而来的患者。他始终面带微笑,说话细声细语,让人感到很贴心。
“光荣属于劳动者,感谢各界厚爱,唯有继续努力。”放下荣誉,黄颂敏继续用医德医术书写基层劳动者平凡中的不凡。
来源:象山县传媒中心
作者:马振 孙建军 黄美珍 胡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