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处理好了赔偿纠纷!”不到3个小时,纠纷就得到解决,这让童先生(化名)很满意。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北仑区小港街道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室的一幕。
此前,童先生将小轿车停放在小区楼下的车库门口,谁知当天晚上车辆就被楼上住户阳台掉落的墙体砸到,导致车顶和挡风玻璃受损。由于与物业公司协商无果,童先生立即来到小港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在详细了解情况后,综治中心立即指派“小钱调解工作室”介入。没想到,双方当事人一见面就相互推卸责任,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为避免矛盾激化,调解员决定先分头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安抚双方的情绪,引导双方友好沟通。
一边劝导业主应将车辆停放在规范的停车位置,对于随意停车造成的损失,业主自身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边向物业公司阐述相关法律法规,告知其有义务对该小区内公共部位进行检查和维护,若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物业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经过多番轮流沟通,双方当事人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过去,老百姓常常不知道去哪个部门解决,跑来跑去就跑出了“火气”。如今,走进集矛盾纠纷调解、人民来访接待、劳动人事民商事仲裁、公共法律服务、随警解纷、心理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治中心,群众的矛盾纠纷实现了“一站式”解决。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不仅需要整合力量,更需要专业力量。为此,小港街道从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及司法队伍中遴选了16名调解专家库人员,打造“联合调解最强团队”,不断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精准性、有效性。
为了不断延伸综治中心的服务触角,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小港街道综治中心于2024年4月组建了一支随警解纷队伍,9名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轮值,协同处置辖区内的各类非警务警情。
“马上过年了,这件事处理好了,我也安心了。”近日,李某(化名)拿着《和解协议书》感慨地说道。
李某于去年经陈某(化名)介绍到小港街道某企业上班,入职后却发现情况并非是陈某之前承诺的那样,该企业未安排住宿,也无法报销通勤费用。双方因此情绪激动发生激烈争吵,争执不下之际选择报警处理。
接警中心接到案件后,立即将案件流转至小港街道综治中心,由其指派经验丰富的随警解纷队员前往现场处置。由于现场争吵声造成围观群众逐渐增多,随警解纷队员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先稳定双方的情绪,随后陪同双方至小港综治中心开展进一步调解。
调解室内,工作人员在仔细查看了当事人呈交的微信聊天记录和纸质资料后,先通过老乡角度打感情牌对矛盾进行缓和,再根据相关规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经过约3个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谈成一致,陈某同意垫付李某的房租及车费,李某也为自己的冲动行为向陈某赔礼道歉,至此纠纷圆满化解。
如今,小港街道综治中心已成为沟通联系群众的“主平台”、反映社情民意的“主渠道”、信访和矛盾化解的“桥头堡”。2024年,综治中心共化解各类纠纷974件,调解成功959件(含村社、派出所),调解成功率达98.4%,其中调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59件,调解协议涉及金额1486.70万元。
来源:宁波政法(法学)融媒体中心 文字: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