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聚焦文旅产业体制分割、资源分散、业态分离等问题,以“西施”IP为核心,探索城市文旅IP激活文商旅体促融合改革,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1+N”城市文旅IP矩阵,构建“文化基因解码—IP全链开发—场景融合共生”的改革闭环,助推文商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仅第一季度,全市已累计接待游客404.1万人次,同比增长9.53%,过夜游客位居绍兴首位。
解码西施文化基因 打造“全景式”引流阵地
这几天,西施故里二期规划设计意见正在紧锣密鼓的收集中,用以进一步完善该项目。
西施故里二期效果图
西施故里二期主要分为古越文化区、西施文化区两部分,围绕“一山一石一条河,一村一坊一殿堂,一滩一墓一条路,一王一相一古都”,构建以古越历史为背景,以西施故里为精髓,以传承弘扬西施文化为愿景的全感官沉浸式体验景区。“我们将根据市领导专题调研西施故里二期项目推进情况时所提出的意见,高标准落实,争取让古越文化、西施文化物化、活化、现代化。”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西施故里二期为西施故里“一江两岸”项目的核心内容,项目总投资50亿元,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双百”项目。
以“项目为王 体验为核”的西施故里“一江两岸”项目建设,只是我市打造“全景式”引流阵地的其中一环。近年来,诸暨将“西施”IP充分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不论是迭代升级《遇见西施》浣纱江夜游项目、沉浸式演艺秀《梦寻西施》,还是组建“西施文化专家智库”、完成西施IP形象系统化构建,都是最好的印证。
舞剧《西施》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原创舞剧《西施》还走出诸暨进行全国巡演,今年年初该剧成功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以其独特的东方美学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女性成长与蜕变的传奇故事。据悉,自首演以来,舞剧《西施》已在11个省24个城市巡演59场,并成功斩获韩国多项戏剧节奖,将诸暨文化、吴越文化、西施文化带出了国门。
锻造西施业态链条 培育“一体化”消费品牌
4月19日晚,呐喊声、助威声响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体育馆,2025诸暨市“运动之家·颂珍珠杯”第三届西施故里村级篮球联赛正式开打。
作为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的“村BA”,自启赛以来,热度不减。而火热的赛事背后不容小觑的是经济的提升。从群众的“乐子”到发展的“路子”,西施“村BA”点燃了“体育+”的热情。不仅如此,诸暨还借助市场化运行,通过“引进扶持+孵化培育”上下游贯通,培育壮大赛事经济,实现体育产业与文商旅产业有机融合。
2025诸暨市“运动之家·颂珍珠杯”第三届西施故里村级篮球联赛正式开打
“体育+”只是诸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创新实践的一个缩影,“音乐+”“展会+”同样可圈可点。其中2024年西施音乐节就累计接待游客36.2万人次,绍兴市外乐迷更是占到了7成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5.2亿元。
赛在诸暨的同时,购在诸暨同样具有辨识度,充满烟火味的“共富集市”便是最好的印证之一。不久前,暨阳街道发布了“山海协作·共富暨阳”2025启新计划,依托暨阳街道主城区的优势,与东白湖、东和、马剑等6个乡镇签订“党建联建城乡共富”协议,线上线下搭建展销飞地,定期举办“共富集市”。“今年我们力争覆盖10个乡镇,带动数十种农产品销售,预计实现创收50万元以上。”暨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升西施旅游服务能力 完善“全方位”要素保障
2025年1月,全省首批、诸暨首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随游”APP发布上线。“随游”APP以“如你所愿、随心而游”为主题,不仅汇聚了丰富的公共数据资源,还融合了众多户外爱好者所分享的内容,能让用户轻松加入具有共同爱好的玩圈,实现“如你所愿、随心而游”的旅行体验。
“随游”APP发布现场
数字赋能助力旅游服务的不止“随游”APP,“好美诸暨”小程序也是来诸暨旅游的“好帮手”,自投运以来,成为不少游客的“掌上通”,累计用户数达25.23万人次。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文化数字化新路径,通过创新应用与智慧文旅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为城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除了数字赋能以外,我市在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方面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政策激励方面,修订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政策,出台“绍甬旅游惠民季”“国有景区免费游”等激励政策,设立旅游社带团过夜游、景区开设演艺项目等专项奖补举措,2024年累计投入并兑现惠企资金近1000万元,带动过夜游客同比增长23.13%。在品牌推广方面,深化开展“遇见西施 遇见美”系列活动,加强“跟着西施游诸暨”主题形象投放,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携程”等平台开展文商旅体宣传,进一步拓展“西施故里 好美诸暨”城市品牌。
诸暨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实施城市文旅IP激活文商旅体促融合改革为契机,着力推动各类优质资源要素集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促进活动、赛事、展会一体谋划,使各类文商旅体业态活力竞相迸发,共绘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为助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工作大局贡献力量。”
【专家点评】用故事重构城市竞争力:
城市IP驱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诸暨实践与成效
■唐玉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现代城市发展和流量经济时代中,城市IP打造已成为一种新的“城市语法”,重新定义着人与空间的关系。近年来,诸暨市立足破解文旅领域资源分散、业态分离等难点堵点,以激发夜间消费为突破口,将“西施”IP充分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新场景,以“西施”文化内涵和品牌理念,为城市注入鲜明的标识特征,成为驱动文商旅体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城市IP本质上是用讲故事的逻辑重构城市竞争力,通过挖掘、整合和运营城市的独特资源,形成具有辨识度和商业价值的符号化品牌,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推进文商旅体产业融合发展。诸暨市植根“西施故里”城市金名片,形成“文化基因解码—IP全链开发—场景融合共生”改革闭环,在根植本土文化的独特性、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以及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这一做法既将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打造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城市形象,又通过建立城市IP受众群体的情感认同,精准吸引目标消费者,提升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建立文商旅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
2024年,诸暨市共接待过夜游游客737.84万人次,同比增长23.13%,居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14位。实践表明,诸暨实践是城市文旅IP激活文商旅体促融合改革的有益探索,对以城市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市文广旅游局
供稿:何巍 屠锦锦 林效宵 沈钰棋
责任编辑:黄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