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浙江首批25家“非遗茶空间”全国首发,以茶非遗传承弘扬为核心,打造集生活风貌、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文旅消费新场景,生动诠释“浙派非遗茶生活”。
近日,浙江再次推出第二批75家“非遗茶空间”,形成六种非遗融合新业态,让“非遗茶生活”触手可及。
非遗茶空间
围绕传统制茶、茶习俗、茶礼、茶器、茶点、茶服等与茶相关非遗项目,依托茶事活动空间及茶园、茶场、景区、街区等周边环境,以非遗展示、体验、交流服务为业态,突破传统边界,融入茶馆、传习所、民宿、酒店、书店、商业综合体等多元场景,是极具区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旅消费场所。
浙江“非遗茶空间”形成“非遗+茶馆”“非遗+传习所”“非遗+民宿”“非遗+酒店”“非遗+书店”“非遗+商业综合体”六种非遗融合新业态。
以“茶非遗”为核,茶馆重“享”,传习所见“承”,民宿显“真”,酒店呈“雅”,书店蕴“文”,商业综合体求“创”,以新品类、新美学、新场景,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能力。
一起来看看这些“非遗茶空间”如何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非遗+茶馆
一壶乾坤藏万象,非遗茶馆化身城市非遗客厅,以茶为媒串联古今。
“十二月令·茶宴”以西湖龙井制作技艺为核心,联动古琴、竹刻等非遗,打造“茶非遗+艺术+国际交流”窗口。
“宋院南禅”融合茶饮、竹艺、曲艺,复原古代文人茶事场景,成为年轻人打卡非遗胜地。
非遗+传习所
薪火相传守本真,茶非遗DNA在敲打揉捻中生生不息。
东海之畔的“东海贝雕”工坊,将贝雕、螺钿技艺融入茶器制作,让海洋非遗与茶香共舞。
“粽韵糯香”五芳斋老字号联创谋新,以“糯香茶宴”为亮点,打造“茶+美食非遗”沉浸式场景。
非遗+民宿
清风明月入怀无,营造茶宿相生、自然野趣的非遗茶生活。
“雅吕·印象”以百年古宅为载体,锡雕、竹编非遗体验与茶事共生,激活乡村文旅。
“隆·十二境”以石塘石屋群为风味,擂茶、大奏鼓轮番上演,海风茶韵与渔村非遗交织,诠释“茶+海洋文化”独特IP。
非遗+酒店
“向新而生,潮起东方”,在时空折叠的云端酒店上演非遗雅集。
“庐境”里的非遗馆,开展龙泉青瓷、油纸伞、西溪小花篮众多非遗项目的展示和体验,沉浸式演绎“非遗茶生活”。
“云上空间”藏着一座“非遗方舟”,以佛茶为引,以渔民画为礼,在海天佛国意境中传递“茶+禅意美学”。
非遗+书店
一卷诗书一盏茶,打造茶书秘境。
“典雅集·茶书房”以古琴艺术(浙派)、古法制香,重构文人茶寮。
“林下书院”融合竹笛、灶头画,以书院空间传递茶香与书香。
非遗+商业综合体
茶香漫商衢,营造万象茶墟的非遗未来试验场。
“解百1918”集结西湖绸伞、天竺筷、王星记扇、剪纸等众多非遗项目,以非遗+茶文化、非遗+体验经济、非遗+文创开发,打造民国风茶文化市集,吸引年轻潮玩客群。
内容综合自浙江非遗、浙江文旅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