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宁波通商银行始终紧紧围绕国家大政方针,致力于促进金融要素精准对接、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为经营服务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加强绿色金融服务创新,依托“三金”战略业务,打出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专属产品、聚焦目标场景的“组合拳”,不断做大绿色金融规模,做强特色金融产品,促进服务提能升级。截至2024年末,绿色信贷业务余额18.4亿元,较年初增长5.4亿元,增速达到41.5%,远超全行各项贷款增速,助力金融服务对象绿色低碳转型。创新服务模式,有力支持链属企业。
宁波通商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核心战略业务,全力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组建了经验丰富的专营团队与高效的集中作业中心,依托332N科技架构构建起功能完备的供应链金融管理系统和债项管理系统,深入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把握核心企业与链属企业的金融需求。这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支撑,该行将供应链金融融入到绿色服务模式中,并在共享经济等领域率先尝试。从落地情况看,“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可以实现全程线上化操作,缩短了授信时长,让融资更加便捷高效,审批决策更加科学智能。
以服务某核心企业共享出行设备购置为例,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为其提供设备买方信贷等供应链金融专属场景类产品,解决了核心企业及其经销商、下游企业用于采购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充电桩等绿色出行设备的融资需求。截至2024年末,相关项目贷款余额近1亿元,服务客户近百户,不仅助力企业扩大运营规模,还推动了绿色出行方式的普及,有效减少碳排放,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贡献力量。
打造专属产品,有效解决融资难题。
宁波通商银行主动做好差异化研究,聚焦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探索“绿色+普惠”的创新模式,重点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业务发展,创新推出“能效通”专项绿色金融产品,全力破解合同能源管理项下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难题。以工业园区内EPC项下光伏屋顶项目为例,通过为光伏项目提供融资,助力光伏投资运营商加大投资力度,帮助工业园区内中小微企业实现“绿电”低碳运营。这既满足了园区内节能服务企业的融资需求,又保障了园区内工业企业的用电需求。同时,结合用能企业的类型、生产经营状况、用能数据等信息,为园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定制化绿色金融服务,拓展了“园区金融+”业务模式。
截至2024年末,通过该模式累计为中小微节能服务企业信贷投放近5亿元,服务节能服务公司近100户,服务场景包括光伏、储能、充电桩、工业技改等主要场景。以光伏场景为例,累计支持园区内各类光伏屋顶建设项目近300个,建设光伏项目达150兆瓦;据测算,相关项目年节约标准煤量约5.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量达13万吨。不仅推动企业更新设备、使用新能源,降低了制造型企业的能源成本,还保障了企业的用能需求,助力园内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聚焦目标场景,有序推进转型金融。
在绿色金融实践中,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延伸和拓展,是助力高碳企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工具,发展前景广阔。该行将转型金融与国家“两新”政策落实紧密衔接,精准选择目标场景,不仅为新能源等企业发展“添砖加瓦”,还积极助力高能耗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减负前行”,探索实现设备更新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以支持宁波市某能源科技企业项目为例,创新推出“设备更新+转型金融”模式,结合转型金融目标融资场景,投放设备更新项目贷款,用于支持宁波某化工园区余热利用技术改造、某钢铁企业余热循环利用技术改造等项目,有效提升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设备更新领域业务高质量发展。
2024年,该行首次实施并投放2个设备更新+转型金融项目,投放金额0.3亿元,在服务中小节能服务企业的同时,助力化工、钢铁等高碳排放领域实现节能增效。此外,随着亚开行与宁波市开展绿色低碳业务合作,作为拟参与合作金融机构,将上述转型金融项目列为亚开行绿色低碳试点备选项目。后续,将借助项目合作契机,持续加大复制推广力度,通过设备更新场景为转型金融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后续,宁波通商银行将紧跟国家“双碳”目标导向,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根本,不断优化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将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各项,助力更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为区域经济绿色崛起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磅礴的通商力量,在绿色金融的广阔舞台上续写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