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生态早新闻(2025.4.1))
AI生态早新闻第三期
生态脉动
1.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预计将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扩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
2.《2024年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发布。《年报》显示,移动源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督促指导各地提升移动源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
3.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表示,生态环境部以“全面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可靠、可信的,与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高度一致。当前造假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排污单位。
实践前沿
1.近日,浙江省出台《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浙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强化绿色金融总量保障、完善融资对接机制、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深化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探索转型金融服务、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20项重点支持举措,保障绿色信贷稳定增长,力争2025年全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4.2万亿元。
2.今年以来,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基于大数据模型,全力打造危险废物数字化智慧监管模型。通过在“无废城市”数字监管平台设计开发危险废物数字化智慧监管模块,科学设置三色预警逻辑,风险问题分析一键触达。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累计发出各类预警信息1500余条,推动企业及时处置危险废物596吨,为下一步开发设计危险废物“人工智能+”智慧监管打下扎实基础。
3.钱塘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治共保联盟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上,绍兴市正式接任联盟轮值市,从杭州市手中接过推动流域协同治理的“接力棒”。绍兴市将聚焦流域治理重点任务,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流域共治共保,全力完成盟约约定的“十件事”,为钱塘江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贡献绍兴力量,打造绍兴特色。
区县动态
1.建设项目环评手续怎么办?越城区生态环境分局印发“保姆级”教程,针对流程复杂、耗时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编印《建设项目环评服务手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指引。
2.嵊州市剡湖街道构筑园区多级防控体系,守护园区水域生态安全。通过建立“企业应急‘自强’+相邻企业互助+园区应急调度”三级防控体系,共摸排整改隐患点位100多处,消除泄露隐患点90%以上。
3.越城区稽山街道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八个100%”要求,攻坚空气质量提升。街道蓝天办创新工作方法,构建起“发现问题、督促提醒、落实整改、复检复查”的闭环机制。在不同预警等级下,对在建工程进行灵活管控,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扬尘影响。
4.上虞区生态环境分局“一点一策”深化曹娥江流域总氮治理,量身定制管控方案。建立配套工程清单,每月对工程进度开展调度,每季度对曹娥江干流进行一次全面的走航监测,对4个总氮断面进行现场巡查,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动态调整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