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一场特别的“起飞仪式”在绍兴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举行——全市公安机关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培训第一期正式开班。38名来自绍兴公安系统的“飞手”齐聚一堂,开启为期6天的封闭式培训。
这场以“飞手技能新提升,公安巡检加速度”为主题的培训,不仅是绍兴低空经济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更是公安巡检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绍兴的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无人机在城市管理、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公安巡检中,无人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空中卫士”。绍兴公安在低空安全领域的探索一直走在前列。目前,全市已研发了低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了飞行监测、管控登记、空域设置等8大场景,实现了对低空安全的“一屏掌控”。此外,绍兴公安还与本地无人机企业合作,拓展了“无人机+公安”的多种应用场景。
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对“飞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绍兴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金晓玉表示,目前市局虽有一支以492名持证“飞警”为主的“低空安全专业队伍”,但大部分“飞手”仅停留在“能飞”的层面,技术应用能力单一,体系化作战能力不足。此次培训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助“飞手”从“会操作”向“能实战”跨越。
这次培训既是提升专业技能的“练兵场”,也是打造复合型警务人才的“孵化器”。
据了解,培训以“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市人力社保部门安排了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教学,还特别邀请了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无人机测绘赛项的我市冠军选手卢文举等进行实操教学,为38名学员解锁无人机驾驶新技能。“我们在无人机驾驶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安部门的应用实际,围绕巡检内容,如路径规划、环境检查、如何应对紧急情况以及无人机设备故障排查等开展培训。”绍兴市职业技能开发指导中心主任吴金山介绍。培训结束后,学员将统一参加由人社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理论和实操均合格者,由人社部门遴选的社评组织核发无人机驾驶员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
对于参训的38名学员来说,这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未来,他们将不仅是“飞手”,更是“空中尖兵”,在巡逻防控、搜索救援、交通治理等警务实战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绍兴的平安与繁荣“飞”出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