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时。如何一滂霈,万物尽熙熙。”
宋人邵雍的《春雨吟》在诸多描绘春雨的诗中不算出名,特别是“霡霂(mài mù)”二字,透着几分陌生感,却丝毫不影响其将雨水描绘得栩栩如生:淅淅沥沥、温温柔柔,恰似《小雅·信南山》中所说“既优既渥,既沾又足”。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张和平/摄
当雨水节气的雨落下时,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连续5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尚未到来,但并不妨碍人们称之为春雨。
“立春后继之雨水”,此时落下的雨水理所应当是春雨;“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不提一个“暖”字,却写尽春回大地的暖意;“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不动声色间滋长出无限生机。
雨水节气的雨水有一种含蓄之美。如线如丝的雨水,宛如一层薄纱笼罩世间万物,不喧闹、不张扬,却将季节更替的笃定,将万物复苏的希望,注入天地间。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周昱全/摄
当雨水节气的雨落下时,入耳、入心的不止雨声,还有众生万物的和鸣。
雨水滴滴答答落在冰面上,坚不可摧的冰面渐渐消融,溪水挣脱束缚,“哗啦哗啦”唱响重生的喜悦。
雨水滴滴答答落在土壤中,积攒了一个冬天力量的梅花“噼里啪啦”地肆意绽放,每一片看似柔弱的花瓣里,装满了坚韧与不屈。
雨水滴滴答答落在枝头上,鸟儿从漫长的沉寂中苏醒,“叽叽喳喳”地把对春天的欢迎唱给所有人听。
雨水滴滴答答落在窗棂上,屋里的灶台上,糯米稻谷在热锅里上下翻炒,“噼里啪啦”爆出一朵朵糯米谷花,每增加一朵都承载着人们对当年稻谷丰收的期许。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水贵仙/摄
当雨水节气的雨落下时,人们不会怨它来得突然,扫了兴致,更多是欣然接纳、满怀期待。也难怪,流传至今的诗歌中,提到雨水节气的雨,字里行间总是包含几分温柔与希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眼中的雨,带着酥油般的细腻质感,勾勒出早春雨水时节独特的朦胧与清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元稹描绘的雨,在淡与浓间转换,展现出春雨滋养下万物生长的蓬勃景象。
“春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笔下的雨,仿佛知晓人间的期盼,默默润泽万物,无声无息却又力量无穷。
雨水节气的雨,看似清朗、淡然,超脱世俗,却在骨子里有“大音希声”的风范。它落在山林,便唤醒沉睡的树木,绽出嫩绿的新芽;它落在田野,便润泽干涸的土地,孕育即将破土的希望;它落在人心里,便洗去冬日的阴霾,带来新一年的憧憬与力量,步步生花……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俞凯鑫/摄
来源:宁波发布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