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召开金融支持宁波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过去一年金融领域为地方经济“输血赋能”的成果、举措与未来规划,聚焦宁波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动。
2024年,宁波金融系统紧扣国家政策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成效显著,两次降准释放350亿元长期资金,撬动2800亿元可贷资金,法人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比全国低0.86个百分点,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等低息政策资金落地511.6亿元,带动小微、涉农、绿色等重点领域贷款增加1893.6亿元。截至2024年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新增贷款4453.2亿元,增量领跑全省各市和全国计划单列市。
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宁波打出系列“组合拳”。利率政策传导顺畅,全市一般贷款利率、企业贷款利率分别同比下降0.46个、0.29个百分点。房地产金融政策稳步推进,调整存量房贷利率为消费者节省约18亿元利息,房地产贷款增速由负转正。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也成功落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金融资源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科技金融服务供给持续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审核通过金额居全省首位,1.08万家科技型企业获贷6513.2亿元。宁波某科技企业负责人表示:“在企业研发关键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能够加速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先机。”绿色金融助力低碳发展,带动碳减排超296万吨,绿色贷款同比增长29.6%。一家新能源企业凭借绿色信贷支持,扩大了生产规模,提升了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普惠小微金融成效显著,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7.6%,涉农贷款余额9108亿元,同比增长11.8%。许多小微企业借此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实现了业务拓展;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升级也因涉农贷款得以顺利推进。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加速探索,相关贷款分别同比增长50.8%和25.1%,为养老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撑。
支付服务优化升级,涉外支付难点、堵点打通。支持外卡受理商户数量增长,移动支付服务境外来甬人员达13.5万人。选择外籍来华人员常聚区域、重要涉外活动场所,打造“1+6”支付便利化优质服务区,为外籍人员提供一站式支付服务。外汇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多项创新举措落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汇率避险“首办户”新增1860家,连续4年全省第一。众多外贸企业在汇率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借助汇率避险工具有效降低了风险。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将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围绕“五篇大文章”强化金融支持,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科技金融作为重点领域,将开展“金火炬”专项行动,促进“科技 - 产业 - 金融”循环;外汇管理持续释放开放试点红利,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普惠金融总结经验,深化与多领域融合创新,助力宁波经济在金融护航下迈向新高度。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强调:“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我们将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协同,精准施策,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