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月5日,省《竞跑者》刊发《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来看看这些地方的做法(四)》,柯桥区完善文化遗产转化利用机制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做法被刊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绍兴市柯桥区:完善文化遗产转化利用机制,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绍兴市柯桥区通过构建文化遗产防护网络、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进资源转化等,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目前该区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个。
1、构建“防护网”,筑牢保护根基
一是摸清遗产底数。启动柯桥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组建普查队伍6支,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复查,目前累计完善82处文保单位档案、1112处“三普”文物资料,新发现21处重要线索。
二是严守审批流程。坚决落实“先考古、后出让”要求,建立涉文物建设项目联合预审机制,严格工程报批制度,防止出现在地下文物埋藏区、文物保护区划内擅自“动土”隐患。
三是健全监管机制。线上构建文物保护智能监控体系,引入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对柯亭、碑亭、太平桥等关键文物点位进行全天候监测;线下扩充专业巡检队伍,增加巡查频次,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力度。2024年开展文物安全巡查2000余次,发现安全隐患26处,预警涉文保区划卫星遥感变化事件13起。
2、深挖“文化核”,激发传承活力
一是打造展示平台。打造非遗综合性展馆,全方位展示重点非遗项目90余个,全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优化提升区内35家非遗传承基地,建成包含乡村非遗馆在内的90余个非遗展示点。
二是打造特色地标。解码剖析“酒缸”“酱缸”“染缸”文化,引入三缸文化元素打造柯桥古镇、安昌古镇、柯岩鲁镇三个特色小镇,推出天官第酱米工坊、《鲁镇社戏》、仁昌酱园等景点、体验项目,年均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
三是打造文艺精品。依托越剧、绍兴莲花落优势,创排越剧史诗大戏《胆剑千秋》、绍兴莲花落《祖孙尺》《一块玉佩》、绍兴宣卷《“老三缸”与新三片》等文艺作品,拍摄文旅微短剧《越州异闻录》《春风不改旧时波》。
3、拓展“融合圈”,提升转化效能
一是举办非遗活动。推出非遗兴乡大巡游、非遗嘉年华等载体,做大做强安昌腊月风情活动等品牌。其中,安昌腊月风情活动连续举办26届,柯桥区非遗嘉年华连办8届,吸引超20万人次游客。
二是设计水上游线。结合大运河文化带、诗路文化带与区内重要水体水系重叠特点,有机串联太平桥公园、柯桥古镇、叶家堰等重要文化遗产节点,设计环瓜渚湖、浙东古运河、古鉴湖等5条水上游线。2024年,接待游客人次超11万,实现营业收入279.95万元。
三是培育文遗业态。开发推广“文化遗产+”特色业态项目,打造省级非遗主题民宿2家,设计文化遗产相关伴手礼300余种,“柯桥十二风雅集”入选浙江省示范文旅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