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宣传咨询日
动火作业风险我知道
动火作业是企业常见的一种作业,也是风险较大、事故多发的一种作业。在构成火灾的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三要素中,动火作业主动提供了点火源,因此如果可燃物管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火灾。动火作业环节发生事故,其原因大多是对动火作业时的安全风险识别不清,风险管控措施不到位所造成。
动火作业常识
01什么是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是指进行可能产生火花、火焰和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常见的动火作业包括电焊、气焊(热切割)、电钻、砂轮、喷灯等。
02动火作业主要风险
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易引起触电事故
易致人员灼伤
产生有害的气体和烟尘
光辐射作用引起眼部和皮肤损伤
03动火作业分级
动火作业依据现场环境与作业条件,实行分级管理。若遇节日、假日或其它特殊情况时一般需要提级管理。
04作业人员个人防护
作业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好专用防护工作服、防护面罩、安全帽、绝缘手套和绝缘鞋。如涉及高处进行动火作业,还应配备安全绳、安全网等高处作业防护设施。
动火作业时,动火点下部及周围的可燃物如果未及时清除,焊渣掉落引燃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
动火作业的风险管控措施
动火作业前:作业审批+安全交底
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审批人需到现场核查是否符合动火作业条件,包括:
※ 现场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是否存在高处作业、是否配备消防灭火设施、动火作业工具是否安全、线路是否正确连接等。
※ 确认符合作业条件后制作、开具《动火作业许可证》。
※ 向实施动火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对现场及周围情况、易燃易爆物质、风险防范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应急设施的准备、监护人、紧急联系人等情况进行告知。
动火作业中:实施现场管控
※ 作业现场有安全警示标志及职业危害告知。
※ 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他有效安全防火措施,并配备消防器材,满足作业现场应急需求。
※ 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米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米内不应排放可燃液体。在动火点10米范围内及动火点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在动火点10米范围内不应进行可燃性粉尘清扫作业。
※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米,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米,并应设置防晒设施。
※ 动火点周围或其下方如有可燃物、电缆桥架、孔洞、窨井、地沟、水封设施、污水井等,应检查分析并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对于动火点周围15米内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设施,应采取隔离措施;对于受热分解可产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应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清理或封盖等防护措施。
※ 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上或设备内部动火时,动火前应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必要时应连续检测气体浓度,发现气体浓度超限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 拆除管线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危险特性、工艺条件及其走向,并根据所要拆除管线的情况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 在有可燃物构件和使用可燃物做防腐内衬的设备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隔绝措施。
※ 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时,设备内氧含量不应超过23.5%(体积分数)。
※ 五级风以上(含五级)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确需动火,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动火作业后:清理现场
※ 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明火及高温残渣)。
※ 将作业用的工器具、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等及时撤离现场。
※ 将废料、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
法律科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订)第二十一条规定: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订)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可处警告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订)第六十四条规定: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结语 ·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动火作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业前必须正确识别风险,并采取正确措施控制风险,使动火作业始终在风险可控条件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