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为纪念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潘天寿先生的艺术成就与贡献,宁波博物院推出“大颐寿者——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潘天寿书画作品展”,精选28件潘天寿传世之作,为广大观众与市民朋友们奉上新年的民族艺术盛宴。
本次展览共展出潘天寿先生书画26套28件,涵盖其早、中、晚各时期之作,时间跨度从1920年代至1963年,全面展现了这位近现代中国著名画家守常达变、借古开今,为民族艺术增高阔的求索之路。本展将持续至2025年3月30日。
展品丰富 题材广泛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最早可追溯到1920-1921年间的两幅山水立轴。这两幅作品署名“学雄”,风格带有“芥子园”特点,是潘天寿早期尚未离开宁海时的创作。展览还包括了1939年的《荷花鸳鸯图》、1941年的《山水图》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让观众得以一窥大师艺术风格的演变轨迹。
从题材来看,本次展览涵盖了笔墨山水、花鸟写意,更有苍厚书法作品等多个方面。在潘天寿的笔下,山花野草、日常风物等极平凡的题材皆能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染力。观众们可以在展览中看到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创作的《花卉图》、描绘西湖之春的《春酣图》、采菊东篱的《秋酣图》等,都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此次展览更是能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艺术大家创作技法的演变历程。从早期的传统笔墨到精妙独具的指墨创作,从别有趣味的写生小品到意境深沉的精心大作,从清雅可人的淡彩写意到浓墨重彩的恢宏巨制,不仅展现了潘天寿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他勇于创新、追求艺术突破的进取精神。
“指墨”技法 日臻精进
“指墨”,是潘天寿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技法,以手指作画,别具一格。展览中,有一只萌萌哒的小猫,就是其早期指墨作品《萱花睡猫图》。极其简练,也极其生动。画面中,猫儿双耳竖立,圆眼警觉,在青色长形瓷瓶与萱花的衬托下,将静中有动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步入60年代,潘天寿的指墨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1962年创作的《鹰石图》和《鹫石图》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鹰石图》气势磅礴,画面中一只雄鹰俯视而立,周围环绕着苍劲的古松与嶙峋的岩石。画家巧妙地利用指墨技法,创造出笔触难以企及的独特效果,将这只蓄势待发的猛禽刻画得神完气足。《鹫石图》则以简练的构图,将一只秃头鹫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鹫与底座怪石各占画面一半,墨色浓淡相宜,尽显大师功力。
《松月梅图》创作于1962年,是本次展品中尺幅最大的一幅,堪称潘天寿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文艺界对于中国画的发展有了不同的声音,认为中国画只能作小画,不会有巨幅画作诞生。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天寿决心以实际行动打破这一偏见。这件《松月梅图》亦是完成于此时,堪称潘天寿指墨创作的巅峰之作。这时的潘天寿,无论学养还是功力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逾42平尺的巨大画幅构图独特,墨梅从右下角直冲天际,松树则从左下角盘曲而上,两者呈现出剑锋相向之势,使人感觉到一股力量,有如冲纸欲出,逼人眉宇。作品线条纵横恣肆,墨色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艺术家出神入化的指墨技法,是其“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理念的最佳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珍贵的艺术品与黑龙江省博物馆有着特殊的渊源。当年,该馆业务研究员李蒂与潘天寿有着密切的交往。展品中还包括了两件特殊的手迹,记录了1963年潘天寿为《雁荡山花图》水印本创作时留下的笔墨痕迹,这些都是研究潘天寿艺术生涯的珍贵史料。
元旦将近,展览中还有一幅非常应景的画作《庆元旦图》,这是潘天寿先生1956年为恭贺年禧创作,红润的烛火与苍劲圆浑的墨色烛台相得益彰,淡雅双勾的水仙花与红绿相间的炮竹交相辉映,构图简练而意境深远,生动传达了辞旧迎新的情怀与氛围。
潘天寿其人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现代画家、教育家,早年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别署懒道人等,晚年常署“雷婆头峰寿者”。历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校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位巨匠,在中国绘画史上,潘天寿和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并称为近代四大家。他博采古今,擅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是诗、书、画、印的集大成者,单独其中一项均可称名家、大家。
1923年,27岁的潘天寿离开教书的浙江孝丰县(今安吉县)高等小学,来到上海,结识了吴昌硕、黄宾虹等人,这成为潘天寿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吴昌硕对潘天寿赞赏不已,惊叹这位后学“年仅弱冠才斗量”、“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此后,潘天寿的画风逐渐由原先的恣肆挥洒向深邃蕴藉发展。
潘天寿曾言:“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近代以来,中国画衰亡的言论此起彼伏,而潘天寿以世界性的格局、高屋建瓴的艺术思想,扛起中华艺术的大旗,在西风东渐中力挽狂澜,为民族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讯
大颐寿者——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潘天寿书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28日-2025年3月30日
地点:宁波博物院·宁波博物馆院区三楼南特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