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溯源,创新发展。12月26日上午,越城区举办学习运用“契约化”共建经验专题研讨活动,现场,专家学者、高校教授和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齐聚一堂,为进一步深化“契约化”共建提供智力支撑。
2004年,为破解社区组织资源不足困境,越城区通过“一纸契约”连接,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引入社区建设,推动了“契约化”共建模式的诞生。2010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越城区实施“契约化”共建作出重要批示,认为这是一个有益探索。
多年来,“契约化”共建工作持续深化,从范围、主体到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契约化”共建已成为基层治理金名片,该模式究竟带来了什么?故事里,我们或能读到答案。
01将“两家人”结成“一家亲”
府山街道越都社区79岁的居民杜金荣觉得自己很幸福:家门口的“越看越有戏”剧场每周好戏不断,来的都是名家、演的都是精品;百姓健身房里不仅有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器材,还有专业教练现场指导;想在老年课堂学点什么,可以自己“点课”……现如今,群众之所以能有如此之高的幸福感,完全得益于20年前的一次尝试。
作为绍兴市主城区,越城区拥有122个城市社区、数百个社区基层党组织、2万多名党员。尽管城市基层党组织、党员数量众多,但各社区却面临着自身势单力薄、拥有资源较为匮乏的问题。彼时,与之相对应的是,社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单位和组织大都拥有较多的资源。这一情况在地处古城核心的越都社区尤为明显。这里有商业街区、历史街区,企事业单位众多,基层治理可挖掘资源潜力巨大。
如何打破壁垒,融合各类资源,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2008年,越都社区党组织率先破题,与辖区内20多个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打破壁垒,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目的,向驻社区单位“借力”,开放共享资源,解决社区燃眉之急。“这些年,我们与近80家单位签约,推出了教育培训、学习交流、群团组织、综合服务四类‘服务菜单’,涵盖教育、金融、电力等领域的40余项便民服务,极大地便利居民日常需求,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府山街道越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诸妙茵说道。
02共建共享,项目落地开花
在随后的探索推进中,“契约化”共建在越城各社区遍地开花,在契约领域、对象、内容、标准上全面融入“共建共享”理念,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西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落成以后,在这个千余平的空间里,形成了众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说起西湖社区“契约化”共建成果,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姜育红如数家珍。“树兰书房”是与市、区两级图书馆共建的,“托育服务中心”是与市中医院、好时光幼儿园共建的,“健康生活站”是与市、区两级红十字会共建的……在走访中,有居民这样告诉记者:“我们需求什么,共建就提供什么;我们忧虑什么,共建就解决什么。”
近年来,越城区年均推出契约共建项目200余个,365个村社累计实施契约共建项目2.85万余个,落实共建资金3.9亿元。“契约化”共建逐渐形成了“谈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五步工作标准。共建双方用契约方式规范各自的权利义务,以党组织为纽带,建立合作,由此实现人力、物力等资源及服务共享。
03数字赋能,契约飞向全域
“我刚为府山街道的一户残疾人家庭送去了一床电热毯,希望我的绵薄之力能为他们在这个冬天带去温暖。”近日,来自迪荡街道洞桥社区的党员陈先生在“共建有约”微信小程序上认领了一个“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捐赠一床电热毯”的微心愿后,将温暖送给了有需要的人。而这一个个“微心愿”的点亮,一项项共建项目的落地,看似微不足道,却表达了群众内心最殷切的愿望。
2020年8月,越城区“共建有约”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党员可在“共建有约”平台注册,向居住地村社报到,领取电子契约证书,自行报名并履约参与村社契约共建活动。而工作人员也可通过系统统筹辖区内的各类社会资源,形成“一街道一数据库”,推动全区党建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同唱“一台戏”。应用上线后,越城区累计发布党建联建活动3.4万余场次,党员干部参与服务活动52余万人次。
此外,越城区持续推进“契约共建”场景应用建设,通过平台收集民生需求,定向发布契约项目,吸引社会团体和党员干部线上预约、线下共享、就近参与,依托“浙里兴村治社”“基层智治系统”应用等载体形成相关运作模式。从纸上到线上,一个个民情心愿,都得到及时回应。在一呼一应中,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治理能力得到锤炼。
“我们还将持续推行‘全域深化’的工作机制,发动机关、教师、医生、律师、两新组织等党员到村社报到履约,参与治安联防、民主协商、矛盾调解、垃圾分类、心愿认领等治理服务活动,推动基层治理全域提升。”越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越城区还将召开“契约化”共建工作推进会,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内容内涵拓展上、成效实效巩固上,持续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更好地总结、提炼、推广“契约化”共建,推动党的基层组织持之以恒保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