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总是不声不响地流过我们每一个生命的瞬间,而坚硬的石头为我们留下痕迹。
绍兴是古越之地,历史悠久,仔细听,在绍兴越城的山水间,仿佛石头在说,故人曾来过......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石是山水风光中的点睛之笔。
自汉以来,吼山凿山采石,经过千百年的石砍斧削和大自然的造化,形成了山奇、石怪、洞幽、水深的奇特自然景观。
据《康熙会稽县志》记载,古吼山有八景,首景就是云石,巍峨雄奇。《越绝书》云:“一笋矗霄,可数十丈,亭 亭如云”。
“凿自人工,宛若天开”,东湖,原为一座青石山,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
它是江南地区迄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采石场遗迹,被誉为罕见的“湖中之奇”。
东湖之中崖壁千寻,有的对峙如门,有的倒悬若堕,有的深曲如洞,水色深黛、清凉幽静,使人陶醉。
以山岩作纸,凿出文字,原本在茫茫山林中不起眼的石壁,就有了灵性。
图源@绍兴发布
位于富盛镇乌石村跳山东坡上的《建初买地刻石》极具知名度,这是浙江境内发现认定年代最早的摩崖题刻——东汉建初元年,距今1900多年,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文字面积最大的地券刻石。
唐《龙瑞宫记》,位于宛委山阳明洞天,南宋《嘉泰会稽志》载:“龙瑞宫记,贺知章篆并正书,刻于宫后葛仙公炼丹井侧飞来石上,漫灭仅存。宫内有重刻本。”
府山摩崖题刻位于府山飞翼楼下的北山坡,原共发现12处题刻,年代涵盖唐至民国。
图源@绍兴发布
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在河网密布的越城,石桥亦是一道风景,勾勒出水乡江南的模样。
说到越城的桥,绕不开八字桥,它以“八字”形态横跨河道,连接三街,四通八达,布局巧妙,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题扇桥因王羲之题扇的典故而闻名遐迩,当人们走过这座桥时,总会想起那位挥毫泼墨、气宇轩昂的书法家形象。
光相桥因桥畔原有的光相寺而得名。光相寺建于晋义熙年间,是当地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为了方便香客和居民通行,人们在光相寺旁边修建了一座桥,桥因寺名,被称为光相桥。
///
岁月不言,唯石能语
这个周末
来绍兴听听石头在说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