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
2024年度
黄泽江
一、河湖概况
黄泽江是曹娥江支流,是新昌县三大河流之一,流经新昌和嵊州,主河道全长62.3公里,流域面积621平方公里,其中新昌县境内河段长47.95公里,流域面积380平方公里。近几年,通过黄泽江干流综合治理等工程,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推动黄泽江幸福河湖建设,打造了“十里青滩林,水墨黄泽江”的美景。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黄泽江治理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坚持规划先行,做实前期,扎实推动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实现黄泽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一级与二级之间,滨水空间成为新昌县城的后花园、大明市新区的慢生活中心,呈现出“十里青滩林、水墨黄泽江”的美景,成为打造“诗画新昌”的重要拼图。目前沿线建成亲水节点16个,滨水绿道13.2km,水上游线(夜游)1条,沿线水文化场馆1个,水上运动场所2个,惠及沿线群众2万人,年度带动沿岸旅游收入约3500万元。
一是坚持“水利+生态”,系统治水书写美丽蝶变。投资2.25亿元实施黄泽江干流综合治理、黄泽江干流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新改建生态堤防10.84km、堰坝4座,修复滩林滩地9.15万平方米。构建完善的水生态系统,成功创建黄泽江省级湿地公园。成立新昌法院环境资源钦寸水库巡回法庭,用最严的司法守护新昌的绿水青山,移送水事案件线索6件。增殖放流鱼苗0.019亿尾,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5公里。高标准建成黄泽江流域45.8公里省级美丽河湖,培育多形态滨水产业带,激活沿线水岸游憩生态空间。
二是坚持“水利+文旅”,点水成金实现兴水富民。培育“水利+科普研学+文旅农康”水脉与文脉融合发展模式,举办环巧英湖半程马拉松赛等特色滨水赛事,开发“枫家潭安全教育基地”等2条滨水研学线路,打造“唐诗之路”水旅品牌。全面激活水利旅游资源,成功打造黄泽江等十大幸福河湖滨水线路,同时公布了首批结对“十大幸福河湖滨水路线”的新昌万怡等13家旅游酒店名单。据统计,2023年共接待游客80.5万人次,旅游业增收3200万元;2024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量达14.15余万人次,撬动滨水文旅消费869.9万元。
三是坚持“水利+共富”,以水为媒推动增收致富。2024年8月23日,新昌县水利水电局与新昌农商银行签订了水土保持绿色金融合作协议,向6个乡镇(街道)颁发了首批5亿元的水土保持绿色金融授信。“水保共富贷”将用于所在乡镇(街道)的生态修复、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工作,全面带动亲水经济、民宿、露营等新业态,有效助力区域共富。好生态引来金凤凰,新昌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落户黄泽江畔,已集聚万丰奥特、三花智控、京新药业、美力科技等龙头企业。全球轴承行业领导者SKF集团也在新昌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拿下地块,投资超1亿美元的球轴承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之中。一大批民宿、农家乐、露营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幸福河湖、乡村振兴之路。
三、经验启示
一是幸福河湖建设要以安全生态为根本要求。黄泽江的治理保留和采用了生态护岸的形式,不仅具备较强的洪水抵御能力,而且保障河湖生态。
二是幸福河湖建设要以人民群众利益至上为中心。“安全、舒适、优美、有内涵”的水环境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真正还人民群众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活图景。
三是幸福河湖建设要以助力文化经济发展为目标。在推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将文化传承、产业开发相融合,切实开辟出了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鉴湖江
一、河湖概况
绍兴市鉴湖江西起柯桥区湖塘街道宾舍村,东至越城区环城河,全长19.51公里,水域面积约3.1平方公里,有夏履江、陌坞江等41条支流汇入,通过众多南北向小河与萧绍运河沟通,是萧绍平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湖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为之增色。2023年,荣获浙江省“十大最美家乡河”。
近年来,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以深化河湖长制为抓手,创新打造鉴湖渔歌“千万工程”示范带,带动沿江村民增收致富,实现鉴湖江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柯桥区鉴湖江在前期鉴湖渔歌带综合体、鉴湖里水旅融合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遵循“微改造、精提升”的导向,对鉴湖沿岸风貌、夜景、游船、慢行系统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一轴五区四线多点”的“古越山水江南韵,未来鉴湖新盛景”的幸福母亲河,沿线建成亲水节点8个,滨水绿道13km,水上游线(夜游)2条,沿线水文化场馆2个,水上运动场所2个,惠及沿线群众14万人,带动沿江村民增收致富,实现鉴湖江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一是落实责任,河长先行。建立健全“四级河长制”,同时成立民主党派志愿者的“同心河长”,企业家担任的“企业河长”,并将“民间河长”纳入标准化管理。近年来,鉴湖江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0000余次、 1.5万余公里,发现和解决河道问题780余个,见证和督促落实“一河一策”整治项目78个。完成鉴湖江沿线及上游8家印染企业集聚搬迁、92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清养关停、20家渔场渔业养殖设施清理,对鉴湖江沿线11个村社等实施综合治理,鉴湖江水质大幅提升至Ⅱ类水,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
二是多方协同,系统治理。将河湖综合管理平台信息融入浙政钉“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实现数据资源“一个平台”共享。基层河长上报问题后,镇街四个平台指挥室根据事件性质按1-4级分类,分别派单由河长、村级、镇级、区级层面负责处理,极大提升河长工作效率。设置河道警长,协助“河长”开展各项工作,在日常治安巡逻的基础上每月巡河不少于2次。柯桥区检察院还设专职检察官,核实各平台受理的涉水违法举报件,如属实即刻启动诉前程序,依法向相关主管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回头看”。
三是“三美”联动,促进共富。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深挖鉴湖江景观文化资源,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整治、绿化景观带建设等,打造“鉴湖古韵、枕河村落、风情水街”为特色的江南水乡古村落——叶家堰居,并先后吸纳包括先锋书店在内的文旅项目30多个,吸引社会投资近2.5亿元,叶家堰居集体收入从17万元增长到340万元,集体资产突破4000万元。同时开辟了鉴湖江与浙东运河、瓜渚湖、大小坂湖的水旅线路,累计吸引游客80万人次,其中沿线叶家堰村集体增收3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25%。
三、经验启示
一是要始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长期来看,正是鉴湖江沿线的生态环境的提升,带动了沿线村容村貌以及集体经济的飞跃,实现了从“水清景美”到“村兴民富”的精彩蝶变。
二是要坚持创新深化“河湖长制”凝聚合力。河湖治理往往是跨区域、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探索多地协同、执法联动、司法互动等长效监管机制。
三是要坚持 “一河一策” 因地制宜开发保护。要根据河流流域特征、水文条件、水质状况、生态系统、历史文化特性,有针对性地谋划制定保护与开发的计划。充分提炼利用自身的山水资源与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因地制宜讲好“水故事”,做好“水文章”。
浙东运河绍兴段
一、河湖概况
浙东运河绍兴段流经柯桥区、越城区和上虞区,全长约101千米,水域面积4.218平方公里,正常水位下河道蓄水量894.6万立方米。浙东运河绍兴段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水以上,不仅是市区主要的行洪排涝河道,也是全市主要水上航道之一。2014年,浙东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1年,浙东运河获评浙江省美丽河湖;2024年,浙东运河获评浙江省“最美家乡河”。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绍兴市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规律认识,坚定不移落实好河湖长制,推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推进浙东运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沿线建成亲水节点24个,滨水绿道45km,水上游线(夜游)9条,沿线水文化场馆3个,水上运动场所1个,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打下坚实的水利基础,惠及沿线居民69.5万人。
一是坚持活性保护,展现大运河生命肌理。积极探索新时代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现实路径,先后制定出台《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绍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绍兴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方案》等有关运河保护文件。综合实施运河治理项目86个,总投资1555亿元,重点抓好“拆、截、治、清、修、管”六个环节,推动运河沿线高耗低效企业整体腾退、兼并重组、改造提升,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及以上;同时修复运河水系驳岸,恢复河湖自然连通,完善运河水工设施,构建生态运河体系。
二是注重活态传承,激活大运河文化密码。打造运河精品文化,成立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中心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组织编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挖掘运河文化资源,开设越窑青瓷、铜镜等河畔风物非遗展示鉴赏区、集聚区,推动运河沿线非遗工艺技术集群发展。推动运河文化传播,全市55支宣讲团队、800余名宣讲员在传扬运河文化上探索创新、主动开讲,加大抖音、B站、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大运河主题文化优质内容投放,全网关注量超5200万。
三是聚焦活化利用,发挥大运河时代价值。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以浙东运河为主线串联起柯桥古镇、绍兴古城、东湖等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节点,融入品质水美乡村、城乡亲水节点、滨水绿道建设,运河流域亲水圈覆盖率达88.3%。加快水旅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宋韵水上婚礼”“水上马拉松”等滨水活动品牌,探索“运河+黄酒”、水上巴士等多元化运河体验方式;全市域打造“1+3+X”水上旅游矩阵,截至2024年6月已累计摸排水上游线18条共计135.34公里游程。大力发展“运河经济”,以运河为媒介引入大批高科技产业企业落户运河两岸,唤醒千年繁华运河的新商机。
四是聚焦联防共治,打造运河保护新模式。推动全流域共保、共治,绍兴、杭州、宁波通过签订联防协议、召开联席会议、河长联合巡河等形式,构建浙东运河全流域联保共治机制,近三年来累计开展联防共治活动6次,有效破解运河保护“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困境。建立运河司法协同体系,绍兴市检察院牵头大运河流经地签订《关于建立萧柯越虞余江检察机关保护浙东运河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为浙东运河上下游全线保护、同步治理筑牢司法屏障。
三、经验启示
通过浙东运河千年精彩蝶变,我们深刻感悟到: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是河湖保护治理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二是幸福河湖建设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要突出把握人民主体性,真正还人民群众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生活图景。三是河湖保护治理工作必须坚持党政统领、联动共治;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才能实现河湖面貌的根本改善。四是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必须注重文化传承,挖掘激发文化资源新活力,进而实现“河湖+文化+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