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正风华 塑料名城展新颜——走进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企业感受向新脉搏
获得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文明诚信市场、中国塑料交易市场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商品交易五星级市场等一系列荣誉;入选中国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50强、全国最具品牌价值商品市场50强,并被商务部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联系市场……
回看历史长河,一张张“国字号”的金名片无声地诉说着中国塑料城的辉煌历程和灿烂足迹。
入驻企业3000余家,市场塑料原料交易牌号超20000种,去年实现市场交易额785亿元,交易量715万吨……
目光聚焦当下,一个个鲜活的数据生动直观地绘制出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向未来迈进的发展画卷,蕴含着向新而行的灼灼热望。
今年是中国塑料城建城30周年,就在今年年初,市融湾新城开发建设管理中心作为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生力军”,开始全面履行工作职责,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的新动能、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向新而行的道路风光正好。
30年后的今天——
市场的需求和科技的进步正共同推动着我市塑料制造行业向前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
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的一众企业正在迎风击浪中不断壮实筋骨,在创新的引领下砥砺前行,从余山姚水走向全国各地,乃至登上世界舞台;
产业不断自我革新的同时,招商引资还在带来蓬勃生机,使整个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澎湃活力。
企业思变谋远 带来长足发展
宁波范斯高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销售PC、EVA、PA等塑料原料、集内外贸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今年前10个月,“范斯高”的销售总额已经突破4亿元,预计年销售总额可以达到5亿元左右。
据公司董事长诸吉峰介绍,除了余姚的总公司,这几年来“范斯高”还先后在美国、香港成立分公司,并在上海、深圳和淄博设立了办事处。
销售额持续攀升,商业版图不断扩大,眼下一片向好的发展势头背后离不开诸吉峰的思变谋远。
起初,诸吉峰在为一家电器工厂采购塑料的工作中看到了这一行业蕴含的巨大商机,于是在2006年10月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诸吉峰仅用4年时间就将销售额从2000万元做到了1亿元。然而销售额的不断攀升,让诸吉峰开始一味求“大”,这让他为此付出了一笔不菲的“学费”。
“自2009年以后,为了追求交易量、销售额,我们什么塑料原料都敢进。自以为只要能拿到货就能薄利多销,结果全都积压了起来。”诸吉峰回忆,语气中充满了痛心。
痛定思痛,诸吉峰深刻认识到了盲目扩张不可取的道理。
自2011年起,他逐步调整公司发展方向,专注于高新材料市场的开发与维护,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国内客户生产技术方面的痛点、难点,开拓另类市场、拒绝恶意竞争。
如今,公司已经成为韩国乐天化学、韩国LG化学、韩国晓星化学、韩国SK等石化企业在国内的一级代理商。此外,公司作为美国陶氏化学亚太区最大的代理商之一,也是国内陶氏化学唯一的胶水与塑料原料双重代理。
企业思变谋远,带来长足发展,像“范斯高”这样积极迈向新时代的传统企业,在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不乏其例。
余姚塑料业内“元老”浙江晶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主要代理销售国内外知名石化企业的通用塑料原料。
“坦率地说,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浙江晶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竞快人快语,“但要想做到三十年以上,除了离不开诚信经营和服务能力积攒的良好口碑,更要因时而变,不断创新。”
近年来,随着部分客户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浙江晶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始和他们讨论海外供应的布局。
发展过程中,浙江晶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还敏锐地发现,标准化的大宗物资市场供应往往十分充分,但部分客户还是会有性能方面的特殊需求。“这就需要对材料的改性再加工,但这种业务往往非常费时间,前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精力,而客户在前期往往订单也很小,大的改性工厂不见得愿意接这样的订单。”蒋竞告诉记者。
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浙江晶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选择是,自己做!
2019年,“晶圆优速”应时而生,专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尽管规模不大,但却很好地加深了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蒋竞说:“同时我们也在做自有品牌材料这件事上不断向前摸索,希望这能成为未来的业务增长引擎。”
另一家“元老级”企业浙江新长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则选择在“智转数改”的道路上下足功夫。
这家创建于1989年的塑料制造企业,多年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已经成为同行业标杆企业之一,在今年扩产后已拥有年产5000吨改性塑料的生产能力。
生产车间机声轰鸣,科倍隆、克劳斯马菲、日本久保田等先进品牌的各类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实验室里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们各司其职忙忙碌碌,该实验室已取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多年来坚持走科研兴企的道路,新质生产力正推动这家老牌制造业企业展露出万千新气象,激荡出新的火花。
立足一方水土 走向辽阔天地
“不产一克原料,却有着中国最大的塑料原料集散地,打造出一个塑料王国。”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的产业发展奇迹。
不过如今,“零”的突破即将实现。
“接下来我的工作重点会转移到湖南岳阳,由我们投资控股的一家企业下月即将投产!”日前,在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的浙江东苑塑化科技有限公司内,总经理张丽芬谈起企业发展信心满满。
据介绍,浙江东苑的改性工厂占地面积已扩大至17000平方米,产能达到年产量超2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园林工具、通讯、建筑等领域。
如何让企业从横向发展转为纵向发展,真正突破产业局限的“瓶颈”,是“塑二代”张丽芬从父辈手上接过接力棒后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2021年,张丽芬无意间得知,浙江东苑长期合作的上游石化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石油分公司,正准备从合作的二三十家下游企业中择优开展深入合作。
“我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张丽芬激动地说。
基于长期与该上游石化企业良好合作的基础,最终浙江东苑成功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在湖南岳阳石化产业园投资控股湖南岳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岳化新材料的产能规划为年产45万吨尼龙6切片,一期30万吨建设项目投资12亿元,总投资18亿元,预计将在今年11月份投产,一期投产后产值将达4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同等规模的化工厂区往往需要至少两年的建设周期,而我们仅耗时一年半就完成了厂区基本建设!”在采访中,张丽芬颇为自豪地表示,这样的“余姚速度”令上游石化企业十分惊讶。
发展过程中,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内许多企业的发展脚步从四明大地走向了全国各地,还有些企业正摩拳擦掌准备迈上国际舞台。
宁波四维谷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四维谷公司,原宁波市摩利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邵春儿的创业之路要从一个契机说起。
2003年,我国放开进出口经营权的限制,原本在宁波国有进出口企业工作了近十年的邵春儿选择了辞去原有工作,准备自己开一家进出口公司。
依托过往工作积累的外贸经验、上下游资源,加上余姚本地丰富的市场需求和客户资源,2005年,邵春儿来到中国塑料城开启创业之路。
紧跟互联网经济的潮流,通过网络平台的强大连接力,紧密对接市场脉搏;与国内港口仓储物流企业合作,进口货物就近选择从天津、青岛、太仓、宁波、黄埔五大港口通关,最大限度地贴近终端客户,货物一经入关,便由高效的物流网络迅速配送,大幅削减了物流与时间成本;摒弃了传统的“人海战术”,转而采用本土化的中东团队进行海外采购,国内精英团队则专注于销售,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用有限的团队力量撬动了全球贸易的大盘。
邵春儿回顾这段历程时,深情地感叹:“时代变迁,空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力量,加上多年合作的默契,我们的物流与运营如行云流水,以最小的投入成就了跨越世界的商业版图。”
四维谷2009年到2020年间“三级跳”的年成交额数据可以证明其飞速的成长。2009年,公司年成交额达到了5亿元;在2015年,公司成交额翻倍,突破10亿元,这一成就反映了公司在这六年间业务范围的扩大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到了2020年,四维谷的年成交额再次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突破了20亿元。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公司持续的增长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体现了公司在经营策略、市场拓展、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有效实施。这样的增长轨迹充分证明了四维谷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将‘1’推到‘1.1’,甚至‘2’。”邵春儿细细描绘着未来的发展蓝图:“1”推到“1.1”是指企业不能忽视补齐短板,将现有业务做到极致,控制成本,注重质量与服务;“1”推到“2”则是指企业也要寻求创新突破,拓展边界,积极“走出去”。
“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的企业,可以通过抱团‘走出去’的方式,接近资源端,如中亚地区和中东地区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地方,采用轻资产的方式发展石化行业,提高竞争力。”邵春儿这样建议。
下活招商“先手棋” 跑出发展“加速度”
30年间,在一众传统涉塑企业向新而行的同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招引下我市塑料行业还不断有“新鲜血液”涌入。
宁波华腾首研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大“生力军”。
2017年,在我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招引下,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准备来余姚,成立一间子公司——宁波华腾首研新材料有限公司,全面承接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的改性塑料业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那么,由谁来负责?懂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产品服务的贾义军成为了不二人选。
1980年出生的贾义军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高分子材料相关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起来很枯燥,但贾义军硬是凭借自己的一股韧劲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该领域的学习研究上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在毕业后如愿来到了北京化学工业研究院从事研发工作。
“技术需要创新、需要深耕,更需要坚持。”这是贾义军所理解的工匠精神。他认为,对待新材料,只有不断地保持开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贾义军认为要将“脑力风暴”转化成经济效益,才能将理论真正地运用于实践。所以,在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工作的10年里,他从研发岗位,到生产线,再到销售部门,把全链条的产品服务都了解了个遍。
自2017年落地我市的中意宁波生态园以来,在贾义军的带领下,华腾首研新材料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塑料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不断深化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成立专职研发团队就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等三个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形成配方剖析研究、工艺装备研究、测试分析研究、应用评价研究及项目科技孵化五个模块,进一步激活了内驱动力。
贾义军在采访中表示,欧美国家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历史长达百年,而在中国,这项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才刚刚开始兴起,主要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所以很多改性新材料价格昂贵、稀缺、难买。他总想有朝一日,能让“中国制造”占领世界舞台。
去年6月,贾义军带领研发团队攻坚克难,成功研发出PBT301-G30F(HT)这种改性塑料新材料,并通过国际标准。该产品具有高硬度、高刚性、耐热性能优良(RTI≥130℃)、尺寸稳定性高、易成型加工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电子电器端子、汽车发动机部件以及高湿高热环境下的电器部件,一举打破了国外多年的技术垄断。
贾义军表示,华腾首研新材料在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在助力余姚及周边地区涉塑企业共同发展,带动余姚塑料产业蝶变,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改性塑料作为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近年来,随着“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不断推进,其应用领域不断开拓,前景无限。我市改性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
余姚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车轮在这里同步转动。在这个关键时刻,塑料产业尤其是改性塑料,正迎来一场华丽的转身——朝着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加速奔跑。
像华腾首研新材料一样,近年来有许多怀揣新技术的涉塑企业在我市的招引下来到余姚,在这片沃土上扎下了根,开出了花,结出了果。它们因余姚塑料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云集于此,同时也以自身的力量,为产业的繁荣添砖加瓦。
今年以来,市融湾新城开发建设管理中心积极推动我市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引导改性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致力于打造转型升级的新支撑点,鼓励企业承接科技成果,向生产高端塑料新材料领域迈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市融湾中心致力于为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的贸易企业和改性塑料生产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注重指导企业的科技创新,实时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平台与时俱进 积极拥抱变革
发展过程中,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的服务平台与时俱进,积极拥抱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我们也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这是中塑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戴伟忠的决心。
“中塑在线”是一个集塑料行业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推出于1994年,开创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无缝隙结合的先河,是目前我国塑料行业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客户群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之一,具有较为稳固的行业地位。
如今,该平台覆盖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串联超过50万家的行业客户,上万家供应商在平台上实时报价,每天的报价数据更新量达22万条以上,市场平台活跃采购商用户达17万余家,其发布的中国塑料城每日价格行情已成为中国塑料原料价格行情的“晴雨表”,真正起到了“引导国内,影响海外”的磁波效应。
“数智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信息化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戴伟忠表示,平台早在2022年就开始全面推行数字化运营,近年来更是在精准推送等课题上下功夫,并在持续探索电子商务、物流配套等延伸价值。
随着新材料应用领域的延伸拓展,塑料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然而中低端通用塑料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外需求逐渐疲软等问题也逐渐涌现。
如何寻找破局之路,已经成为业内中小型企业的共同追问。
今年8月底,在我市举行的2024中塑(余姚)塑料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聚氯乙烯(PVC)高峰论坛应时而生。
“我们想以举办此次大会为契机,打造一个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集采生态管理服务平台。”主办方之一的中卓(浙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红在采访中表示。
李小红成立的公司原为PVC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专业的技术支持,带领企业融合多品类塑料产品,成功代理30余家石化工厂。
“到了2021年以后,在日常经营中我明显感到市场环境变了。”李小红回忆当时的状况:石化原材料上游产量过剩,下游需求下降,原本经营商们挣差价的销售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
其实不仅是经营商,整个塑料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经过两年多的调研、交流、磨合,中卓(浙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顺利成立,为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注入新活力。
中卓化工既是贸易公司,也是产业链新平台,它以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主体业务为根基,做足内贸基础业务及塑料产业供应链服务,同时拓展国外蓝海市场,尝试创新领域的合作。
“利用这个平台,我们成为上游企业的战略伙伴、帮扶下游的桥梁企业,并与塑料城同行成为合作伙伴。”李小红介绍,通过这一平台,塑化企业将各自的需求整合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在采购过程中获得更优惠的价格。这一方面可以帮助上游厂家明确市场需求,生产适宜的产品避免产能过剩,减少库存控制成本,同时也保障货款回收,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下游企业争取议价空间,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也能享受更优质的技术、信息服务,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产品技术。
以平台为基础,中卓化工还构建了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平台向加工企业供应原材料,经其加工后销售给客户,客户使用产品后向平台反馈意见、需求,在此基础上,平台深挖供应链,使产品更优化、成本更低,从而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生态产业链。
“我们中卓化工拥有400余种经营品类,因此,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从煤、电力、焦炭等化工用品到PVC原材料到半成品和产品的全产业链服务。”李小红自豪地说。同时,平台还可以通过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产品升级方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的企业前二十年的发展,是靠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红利,也多亏了塑料城这一营商平台和合作伙伴们的信任。而今年过半百,我想多做一些‘利他’的事情,把我们的平台建设好,为客户创造价值。”李小红坚定地表示。
记者手记
创新书写传奇
中国塑料城的发展,是一部从“一条街”蝶变为“一座城”的传奇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春风浩荡,余姚的一角,火车站边,塑料原料的商贩们渐渐聚集,吆喝声、叫卖声和塑料原料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成为行业发展的美妙序章。
随着时间的流转,这条街愈发热闹。
1991年底,余姚市塑料市场正式挂牌,从“游击队”式的市场,一跃成为“正规军”般的有序市场。商贾云集,交易活跃,塑料品种多达千种,在1993年年底市场成交额突破10亿元大关。
1994年9月8日,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中国塑料城在掌声和期待中盛大开业,我市建成了集塑料原料销售、塑料信息发布、塑料会展、塑料机械、塑料模具、塑料制品及其他辅助材料于一体的专业生产资料市场。
风雨三十载,许多故事值得铭记,许多往昔历久弥新。
如今,中国塑料城已经拥有超过3200家企业,塑料品种超过20000种,它的名字,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塑料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今年,中国塑料城迎来了它的而立之年,而与此同时融湾新城的崭新篇章也正缓缓铺展开来。中国塑料城是融湾新城的重要部分,两者如何共同实现更“新”更“荣”,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和更加繁荣的姿态引领塑料行业发展,如同磁铁一般牢牢吸引着全市和全行业的目光。
当前,我市正奋进在高水平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的新征程上,对塑料产业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由大到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大使命,其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需求。
眼下的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正按照“创新转型、提升跨越”的总基调,全力构建“产城人”融合的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建设信息平台、仓储物流平台、研发平台、展示展销平台等四大涉塑产业平台,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高质量推动中国塑料产业转型升级。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
以“新”破题、以“变”谋局,站在新起点上,塑料产业的传奇篇章仍在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继续铺展,新的精彩正在四明大地接力上演。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沈彦汝 魏士丁 童威楠 李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