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文通报2023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优秀市县名单,奉化获“大禹鼎”金鼎。至此,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奉化已获得两金、三银、三铜共计8座“大禹鼎”。
“大禹鼎”金鼎(资料图)
从铜鼎到银鼎,再到金鼎,“大禹鼎”成色的变化见证着奉化十年治水的坚守和创新,也承载了全区上下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守和向往。
2023年,奉化治水深耕“断面水质提优”“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找寻查挖”“甬有碧水”“科技治水智慧治水”等各项重点工作,再次实现了治水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聚焦重点抓水质
漫步于县江边,碧波涤荡,白鹭蹁跹。岸边绿树成荫、花草芳香,市民三两成群散步。这幅水岸相依、人水相亲的美好画面,也是奉城大地“天蓝、水清、地绿、景美”长卷中的动人一幕。
2023年,我区11个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其中,作为奉化母亲河的县江,国控断面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水水平,稳稳高出目标考核水质一个档次;剡江国控断面水质为Ⅰ类,也高出考核目标一个档次;“甬有碧水”三个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我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真正实现了水生态环境由“清”到“美”的蝶变。
攻坚克难抓治理
水润田园景如画,稻花香里说丰年。去年秋天,西坞街道“万亩方”的金色稻浪在奉化人的朋友圈刷屏了。这得益于以“源头治理、数智赋能、多跨协同”为路径的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改革新模式。自2022年以来,“万亩方”核心区坚持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精准治水,累计投入资金约8000万元,先后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生态河道治理、循环灌溉系统、智慧农田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工程项目。2023年,西坞生态补偿断面上下游生态补偿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Ⅲ类。
至2023年底,2021-2023年“污水零直排区”2.0版工程70个项目中,47个完成现场施工,完成投资额约5.0509亿元;11个项目处于收尾阶段,完成投资额约3746万元;上述58个项目,共计完成投资额约5.425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87.3%。
为持续巩固“五水共治”成效,我区还深入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2023年,我区共开展3轮自查行动、1轮县级互查、1轮市级互查。自查中,发现并上报宁波一般问题479个,重点问题7个,均完成有效整改。
数智治水造亮点
水清岸绿只是第一步,“五水共治”还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奉化区持续“深耕”科技治水,聚力打造河道长治久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奉化区物联网水环境在线综合监测管理系统自2022年起开始建设,共规划四期,截至目前,四期项目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覆盖全区68条重要河道的水质自动监测,占全区列入宁波市监测的重点河道的59.1%。通过该系统,建立健全了水质监测系统联动闭环机制,实现“水质监测——反馈——整改销号”的工作闭环,实时跟踪管理,发现数据异常、水质下降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镇(街道)第一时间加以处置。
我区还对全区河道实行全流域无人机视频巡查。无人机巡查时,不仅能够自动识别河岸垃圾堆放、河道堵塞、河内垃圾漂浮物等情况,还可将实时三维成像画面传送至河长的监控屏幕上,河道“偷排”问题在无人机的“火眼金睛”下无所遁形。同时,对全域水域岸线和河湖圈全域水质实行卫星遥感监测。2023年,通过专业卫星遥感技术发现涉河涉水疑似问题231处,问题反馈至河道联络单位及相关镇(街道)后,基本都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置。
下步,我区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及美丽浙江考核要求,强化争先创优意识,持续推进治水工作,力争再次捧得“大禹鼎”金鼎。
记者 袁伟鑫 康诗文 喻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