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椅,是以前余姚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物品,表面光滑、色泽柔和,坐上去会咯吱咯吱响,年代越久越舒适。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一把蒲扇,一把竹椅,就构成了夏天傍晚乘凉的悠闲画面。
梨洲街道章雅山村地处四明山麓,出产了竹子、竹笋、笋干等致富农产品,也衍生出了竹椅、竹扫帚、脚手片等竹子加工产业。而家住章雅山村村委会旁的周加道就是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竹躺椅
竹椅
近日,记者一走进周师傅家的院落,就看到了五六把形状、用途各异的竹椅,到处叠放着长短不一的竹竿。院落的一角有一间小屋,那是周师傅的工作室,里面堆满了各种工具。
周师傅做竹椅已经很久了,他的手艺远近闻名。“我13岁学这门技艺,14岁出门单干,至今已经56年了。那个时候一把竹椅的价格不到2元,加工费2毛。”70岁的周师傅谈起一路走来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最开始我一天能做8把椅子,十六七岁到三十岁之间不怕辛苦,一天能做20把,但现在一天最多只能做4把。”
裁锯
裁锯
制作一把好的竹椅,首先要挑选合适的竹子。周师傅告诉记者,一般选用生长四五年、重达10公斤左右的竹子,并且需要在冬至时节砍伐,否则容易被虫蛀。
竹椅的主要架构为不同粗细的竹管,虽造型简单,但工艺复杂。利用圆凿、竹刀、锯子、刨子等工具,经过削料、烤制、组装、刮光等工序,一根平平无奇的竹子在周师傅布满老茧的双手削凿打磨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当所有“零件”依次归位,一把放在地上稳稳当当、坐在上面稳稳当当的竹椅便大功告成。
削皮
凿孔
“早些年村里做竹椅的人很多,现在只有六七个人还在坚持,年龄最小的也有六十多岁了。”周师傅略显无奈,而后又自豪地说,“在这批人里,我的手艺是最好的,我做的竹椅至少可以使用30年。”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竹椅现在更多应用于乡村农庄、山庄等休闲场所,周师傅也会时常接到此类“大订单”。制作完成的竹椅被整齐叠放在屋内,等待上门取货。
竹椅
同记者聊完,周师傅继续躺在那把凉丝丝的竹椅上,摇着蒲扇,喝一口茶,享受夏日山村的宁静与惬意。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鲍柯潞 夏蔚逸 实习生:鲁旭宽 夏艺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