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浙江 > 正文

实力“吸睛”!央媒高频聚焦奉化!

0
分享至

(原标题:实力“吸睛”!今天,央媒高频聚焦奉化!)

盛夏七月,风吹稻浪香,奉化进入早稻开镰收割期,晚稻种植插秧也相继开展,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与此同时,奉化以旧换新政策见实效,赋能“机械强农”新引擎,全力驱动农业色高质量发展。

两项工作出圈出彩,7月18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直播间》等央媒关注、报道奉化,一起看看吧~

以下为《人民日报》报道全文——

以旧换新政策见实效

麦浪农场添了新农机(探访·以旧换新进行时)

68岁的竺海龙每天都雷打不动,开车绕着4500亩田转一圈,盘算一下第二天该安排工人干什么活。

“我们现在27个人可以种4500亩田。”作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三迸桥村麦浪农场的农场主,竺海龙引以为傲的,是自家农场的高效。

高效从何而来?

在麦浪农场粮食加工中心,竺海龙向记者娓娓道来。

“5月初的时候,咱家麦穗就开始变黄了。今年雨水多,就让它们多长了几天,降低点含水量。”竺海龙说,当时一想到再过十几天,1700亩小麦齐刷刷成熟,就担心人手不够,来不及收割。正在这个当口,政策“及时雨”来了。

今年5月初,《浙江省推进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报废更新和建设提升实施方案》印发,竺海龙高兴地说:“政府鼓励我们换购智能、绿色的新型农机,我打算把农场的老农机都换了,也向现代化农场靠拢。”

竺海龙笑呵呵地把记者领到崭新的机器旁,如数家珍地介绍:“这是我以旧换新买的9台10吨容量的烘干机和3台除尘杂机,总共省了60多万元。算上还没到货的两台10吨容量的和原有的6台20吨容量的烘干机,一下子能烘干230吨粮食。”

“1700亩小麦总产量估计有700多吨,烘干机八九个小时就能完事,达到入库的标准,然后被区里的粮站收走。”竺海龙说,小时候农用机械不多,父辈们收完小麦后要去晒谷场晾晒,完全靠天吃饭,没个两三天都下不来,而且晾晒、搬运也全部要依靠人力,非常辛苦。

经过农机库,看了一眼老旧的收割机、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竺海龙告诉记者,那些都是跟他“打拼”了10多年的“老伙计”,也该“休息休息”了。

“下单”的不仅有烘干机。四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智能运输机器人、生物质热风炉、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走履带式旋耕机、箱体式全自动温控喷淋式种子催芽机等新农机设备都已经在路上。

“新来的‘伙计’放在哪里,放不放得下,工人们会不会用,这些问题我都得同步考虑。”竺海龙坦言,用电的农机设备越来越多,他最担心的还是农场的电不够用。

在接到竺海龙通过网上国网APP提交的用电业扩报装申请后,国网宁波市奉化区供电公司客户经理包科定第一时间赶到农场实地调查用电设备的功率情况,详细了解包括新设备在内的未来农场的具体用电需求。为了服务好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报废更新等工作,当地成立了“农机以旧换新”服务专班,包科定就是其中一员,主要负责解决农场用电问题。

经营传统农场已有16年多,怎么突然下决心要走向现代化?

“面前这块高标准农田是政府帮我们改造的,之前还是20多亩的‘小田’。”竺海龙指了指门外一望无际的农田。去年7月,麦浪农场近2500亩的零散“小田”,通过改造,并成了“田成方、渠成网、产量高”的“大田”。如今,稳定保量的良田,正孕育着良机。

“想要抓住良机,好用的农机自然必不可少。”竺海龙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购物清单”。“这台搭载了激光和深度视觉技术的智能运输机器人可实现自主驾驶,配置了高压充电系统,不需要担心续航问题……”竺海龙已经在想象,不久的未来,他和农场工作人员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把农活轻松完成。

成本,也是竺海龙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他拿出笔记本,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夏收期间,拖拉机亩均燃料成本为40元,收割机为35元。“都置换为电力驱动的农机,仅燃料成本一项,在单轮收割周期内便可节省12万余元,而且保养成本也大大减少,也不用再忍受滚滚黑烟了。”

“根据实地查勘,农场新购置的碾米机和烘干机用电需求较大,加上其他机械的用电需求,预计还需230千伏安的用电容量。我们会尽快解决问题,保障机器在农忙时能满负荷运行。”一个个农机挨个查勘完之后,包科定提出解决方案,他们将在附近配电变压器上拉出线路,给农场申请“零投资”的低压接入方案,让农场的所有农机都能“满格”运行。

不只是麦浪农场,在浙江,一个个农场正在以旧换新的大潮中迎来蜕变。奉化区农机畜牧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光涛表示,本轮以旧换新方案来得恰逢其时。一方面,鼓励农户置换新型农机正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之举,先进产能增加后,生产效率自然会提高。另一方面,借此契机,可掌握辖区内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和质量情况,为拉动农业领域投资、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提供相关依据。

粮食加工中心外,育秧田里,一棵棵水稻苗舒展着翠绿的叶片,竺海龙仿佛看自己的孩子一般凝望着幼苗。稻田里正在萌动新的活力。

离开农场时正值黄昏,微风吹拂,送来丰收的喜悦和满满的希望。

以下为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内容——

在浙江宁波,早稻收割和晚稻种植插秧相继开展。

今年,浙江宁波早稻种植面积35.05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增幅9.6%,预估亩产435公斤,预估总产15.25万吨,比去年增加1.57万吨,增幅为11.48%。

农技专家提醒:早稻尽量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防止台风等不利天气造成损失,早稻收获后要抓紧翻耕,尽早插种连作晚稻,并确保插种密度。

奉化实力“吸睛”点赞!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2年1041万人去世、23年1110万,去年呢

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2年1041万人去世、23年1110万,去年呢

酥白
2025-07-09 00:28:16
网传德国侦察机飞越052D舰,威胁安全,中方激光照射才是理直气壮

网传德国侦察机飞越052D舰,威胁安全,中方激光照射才是理直气壮

史纪文谭
2025-07-09 17:11:22
82年杨尚昆下令取消许世友专机,耿飚疑惑,杨:我这都是为了他好

82年杨尚昆下令取消许世友专机,耿飚疑惑,杨:我这都是为了他好

老谢谈史
2025-05-22 09:59:07
布克和太阳的合同总计5年3.16亿 最后一年7546万为NBA历史第1年薪

布克和太阳的合同总计5年3.16亿 最后一年7546万为NBA历史第1年薪

直播吧
2025-07-10 09:40:10
美越协议正式签署,越南紧急撕毁合同,东南亚格局突变

美越协议正式签署,越南紧急撕毁合同,东南亚格局突变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07-09 11:42:08
多名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被清退,牵出跨省作弊链

多名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被清退,牵出跨省作弊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22:22:12
包工头与食堂大姐相好5年,项目完工提分开,这才意识到晚了

包工头与食堂大姐相好5年,项目完工提分开,这才意识到晚了

磊子讲史
2025-06-28 16:28:57
“乱港分子”何桂蓝:清华女学霸因内地经历被选中,最终遭到清算

“乱港分子”何桂蓝:清华女学霸因内地经历被选中,最终遭到清算

领悟看世界
2025-07-09 19:08:12
我调任到老家工作,去参加同学聚会时,前女友和她老公疯狂嘲笑我

我调任到老家工作,去参加同学聚会时,前女友和她老公疯狂嘲笑我

白云故事
2025-07-05 15:10:09
Haynes:詹姆斯-琼斯将离开太阳 出任NBA执行副总裁&篮球运营总裁

Haynes:詹姆斯-琼斯将离开太阳 出任NBA执行副总裁&篮球运营总裁

直播吧
2025-07-10 02:12:05
男子在深圳购买28斤重冬瓜带回香港,给3个月大的女儿当避暑玩具

男子在深圳购买28斤重冬瓜带回香港,给3个月大的女儿当避暑玩具

半岛晨报
2025-07-09 19:05:03
冯德莱恩对中国提出三项要求,外交部回应

冯德莱恩对中国提出三项要求,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5:47:46
连续4场美职联常规赛进球2+,梅西是美职联历史第一人

连续4场美职联常规赛进球2+,梅西是美职联历史第一人

懂球帝
2025-07-10 08:47:08
鹿晗暴瘦完状态再回升,打扮休闲逛商场,和关晓彤暗戳戳撒糖

鹿晗暴瘦完状态再回升,打扮休闲逛商场,和关晓彤暗戳戳撒糖

查尔菲的笔记
2025-07-09 15:32:31
男友车祸致女友高位截瘫,真相反转女友污点被扒,遭车祸不怪别人

男友车祸致女友高位截瘫,真相反转女友污点被扒,遭车祸不怪别人

葡萄说娱
2025-07-09 15:39:31
普京打破平衡?30架苏-57全速空降印度,中方担心的事发生了?

普京打破平衡?30架苏-57全速空降印度,中方担心的事发生了?

青途历史
2025-07-10 05:09:48
西门庆附体!一公职人员与别人妻子开房30余次,其丈夫讨说法被打

西门庆附体!一公职人员与别人妻子开房30余次,其丈夫讨说法被打

明月杂谈
2025-07-09 19:41:44
后续来了!意大利回应中国旅游大巴车被抢事件,“专偷中国人?”

后续来了!意大利回应中国旅游大巴车被抢事件,“专偷中国人?”

涵豆说娱
2025-07-09 10:24:16
泽连斯基批准对五家中国公司进行制裁

泽连斯基批准对五家中国公司进行制裁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07-09 15:38:26
郭德纲说的“旗袍开叉到胳肢窝”穿上啥效果?看了妹子上身实拍我秒懂哈哈

郭德纲说的“旗袍开叉到胳肢窝”穿上啥效果?看了妹子上身实拍我秒懂哈哈

王根基
2025-06-15 20:43:43
2025-07-10 10:40:49

头条要闻

女演员在餐厅当服务员:若找全职 月薪4000元问题不大

头条要闻

女演员在餐厅当服务员:若找全职 月薪4000元问题不大

财经要闻

潮玩规模破千亿的幕后故事

体育要闻

开了16年F1,他终于第一次站上领奖台

娱乐要闻

包文婧说产后情绪失控,再怀孕惹众怒

科技要闻

三星推三款折叠屏机 Fold 7起售价1999美元

汽车要闻

豪华不靠"装" 奥迪Q6L e-ton的电动灵魂与豪华体魄

态度原创

游戏
亲子
艺术
家居
公开课

顽皮狗新作细节疑泄露!美末2+黑魂?战神战斗系统?

亲子要闻

幼儿血铅后续:家长发声,23年开始吃,后厨亲属爆料,替姐姐喊冤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家居要闻

以光为境 国宝花园别墅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