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历史新发现!一组珍贵近代上林湖越窑遗址影像与秘色瓷海外文献首度公开)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展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胸怀,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6月2日星期天下午,在2024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由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慈溪市外语协会联合主办、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协办的“近代上林湖越窑秘色瓷文化国际传播史研究成果研讨会”在“秘色瓷都”浙江慈溪召开,该活动也是慈溪首届“柴烧龙窑”主题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会上,青瓷文化遗产志愿者徐伟明向参加活动的中外嘉宾分享了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在浙江发现著名的宋代越窑窑址:位于上林湖畔,历史上越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陶瓷之一;照片显示三个窑址的位置”(普拉玛1935年7月摄,图中普拉玛标注的窑址Ⅰ位置为慈溪上林湖荷花芯窑址)
“发现宋代秘色瓷窑址......越窑是一种著名且极其罕见的早期宋瓷,以秘色瓷最为出名”——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
“在上林湖窑址2,在这里,陶瓷制作很可能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了:一棵成熟的松树,在宋代的宝藏中扎根”(普拉玛摄于1935年7月)
“越窑窑址至今仍不为人所知的一个原因:如上林湖窑址3照片所示,隐藏在树木繁茂的小山丘茂密的植被下”(普拉玛摄于1935年7月)
上林湖越窑遗址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青瓷博物馆”,不仅是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始发地,也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皇室御用“秘色瓷”的唯一原产地,曾两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935年5月15日,中国“古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先生实地考察上林湖越窑遗址并陆续发表研究文章,成为发现上林湖越窑遗址中国第一人。本次研讨会试图解答“近代上林湖越窑秘色瓷文化的海外传播从何起源?由谁传播?第一个调查上林湖越窑的西方学者是谁?第一篇专题鉴赏研究秘色瓷的海外文献由谁撰写?如何印证上林湖是海外陶瓷研究者心中的‘瓷艺圣地’?”等问题。2017年慈溪市为推进上林湖越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组建了一只青瓷文化遗产志愿者队伍,徐伟明报名成为1号志愿者,为了推动青瓷文化的国际传播,十余年来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越窑秘色瓷文化的光影记录和海外文献收集整理,并在2018年获评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全国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个人提名奖。2024年龙年正月初一,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徐伟明在查阅英文文献时发现了美国人普拉玛(James Marshall Plumer)于1935年7月在慈溪上林湖荷花芯窑址拍摄的系列照片以及发表在海外刊物上的上林湖越窑遗址报道文章,其中普拉玛本人在上林湖考察的照片系首次发现,一段尘封了近90年的上林湖考古历史被揭开。
慈溪上林湖越窑博物馆正式收藏普拉玛考察上林湖荷花芯窑址历史老照片
“越窑窑址遗迹,包括珍贵的秘色瓷碎片:在上林湖的灌木丛中,用一顶帽子在中间作为尺寸大小参照。”(普拉玛摄于1935年7月)
“发现宋代秘色瓷窑址......越窑是一种著名且极其罕见的早期宋瓷,以秘色瓷最为出名”——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 *1935年5月15日,陈万里先生首先实地考察发现上林湖越窑遗址,普拉玛于同年7月考察上林湖。根据现代考古发掘,上林湖荷花芯窑址生产时间在唐代中晚期、五代并延及北宋,产品以普通越窑为主,亦少量产秘色瓷。
普拉玛是美国密歇根大学亚洲艺术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任职于中国福州、上海等地海关,熟练掌握中文。1935年6月和7月,当时在上海海关工作的普拉玛相继考察了福建水吉建窑遗址和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拍摄照片并采集窑址瓷片标本运回美国研究,是第一个通过实地调查宣告发现建窑和越窑秘色瓷来源的西方学者。根据普拉玛文章所记载,1935年春天,普拉玛从一个中国朋友那收到了3片绿釉瓷片礼物,他到杭州后打听到这些瓷片源自上林湖,在杭州时任之江大学校长美国人费佩德博士(Robert Ferris Fitch)和在余姚的传教士邓肯女士的协助下,普拉玛于1935年7月上旬来到了上林湖南岸开启田野调查,同行的是一位由邓肯女士推荐的本地人杨先生作向导并把当地的方言转换成国语(普通话)讲述给普拉玛。
“窑址1(上林湖荷花芯窑址):站在越窑窑址上,照片显示一位当地的农民(左边)和杨先生,杨先生陪同普拉玛考察并帮他把当地的方言翻译成普通话。”
“生活在越窑遗址这的当地农民将宋代陶瓷碎片用作建筑材料的另一个例子:一个用窑业废弃物做墙的棚屋,古代的瓷匣钵被用于压墙基。窑址附近的农民,没有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把这些瓷片用作盖房子。如果在欧洲发现这样的建筑物,我们的鉴赏家会作何反应?普拉玛先生称之为"秘色瓷小屋",只有梅森或塞夫勒皇室瓷器碎片盖的小屋可以相提并论!这些宋代秘色器物是珍贵而独特的,中国古代作家为它们取了美妙的名字.——《伦敦新闻画报》1937年3月13日报道
1937年,已在密歇根大学任教的普拉玛先后在英国《伦敦新闻画报》、美国《伊斯兰艺术》、日本《考古学会杂志》上发表了3篇上林湖越窑窑址专题文章,成为最早系统性地向世界介绍上林湖越窑秘色瓷遗址的海外学者,为中国越窑秘色瓷文化的国际传播作出积极贡献,他的文章激发了英国陶瓷学者白兰士敦、日本陶瓷学者小山富士夫等到上林湖越窑遗址实地考察与研究的兴趣。普拉玛的窑址考察报道为东西方陶瓷文化的交流架设了重要桥梁,使上林湖越窑遗址之成为全球文化遗产的宝贵组成部分,让世界加深了对上林湖秘色瓷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认知,在秘色瓷文化的国际传播史上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发现著名的越窑窑址的证据:中国雇工在讨论这些重要陶瓷标本的优劣,这些标本准备装到上林湖的一艘船上”
“普拉玛先生发现的越窑遗址附近的一所房子——就好比是用珍贵的梅森瓷器或塞夫勒皇室瓷器碎片建造的“欧洲小屋”,房子的墙壁由宋代窑业废弃物堆砌而成,里面有无数珍贵的陶瓷碎片。”(普拉玛摄于1935年7月)
*梅森瓷器和塞夫勒瓷器分别是德国和法国的皇家瓷器品牌
分享会上展示了由普拉玛拍摄的一批现存最早的上林湖荷花芯越窑窑址人物实景照片和已知最早的专题系列报道上林湖越窑遗址的英文报刊原文,其中标注有上林湖越窑遗址的英文地图。
“中国东部浙江省部分地图,普拉玛先生发现了著名的越窑窑址:地图显示了距离上海正南约100英里的上林湖越窑遗址位置以及普拉玛(1935年7月)从杭州出发到上林湖的路线”
研讨会上青瓷文化传播国际友人代表、来自中东欧国家摩尔多瓦的Vitali展示了1929年美国发行的《东方艺术》(Eastern Art)杂志原版纸质文献,这本距今已95年的原版书十分珍贵,近代史上由英国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撰写的西方第一篇秘色瓷专题研究鉴赏文章《论秘色窑》(Some Notes on Pi-se Yao)就刊登其中。
1929美国《东方艺术》刊登英国大维德爵士撰写的第一篇秘色瓷专题研究鉴赏文章《论秘色窑》(Some Notes on Pi-se Yao)
二战期间,普拉玛与梁思成等中美学者合作创建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地图用于中美空军联合抗日作战行动,保护战区文物古迹免遭轰炸,普拉玛被盟军授予“古迹卫士”称号。2024年恰逢普拉玛诞辰125周年,这位20世纪美国杰出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专家,他用镜头语言和文字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以及他参与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又称“飞虎队”)抗日作战行动保护战区文物古迹免遭轰炸的事迹,成为中美一段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者和参与者。一段尘封了近90年的近代越窑秘色瓷考古发现史在慈溪重新发现并续写新篇,普拉玛的上林湖考古故事为青瓷文化国际传播史研究、海丝文化、宋韵文化、国际汉学、中美“飞虎队”情谊增添了生动实例。
“新发现的上林湖越窑遗址出土的珍贵考古宝藏:“太平戊寅””纪年款越窑瓷片,“太平戊寅”四字(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这一纪年款非常重要,很可能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这些首次公开的历史照片和文献填补了上林湖越窑秘色瓷文化研究多个领域的空白,不仅具有珍贵的史学和文献价值,同时也丰富了宁波慈溪的“文化遗产”,为今后以瓷为媒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和跨学科研究传播秘色瓷文化、讲好宁波慈溪城市故事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将联合慈溪市外语协会以及在甬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共同推进相关上林湖研究外文文献的翻译宣传,通过青瓷文化遗产的“走出去”“请进来”,激发民间力量,共同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国际传播交流。
来源|慈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