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时分,两个修长的身影结伴出现在平坦的礁石上,一个逡巡水坑,一个“警惕”地直起身子“张望”……
更深的夜里,又一个小身影,皮毛湿漉漉,蹑手蹑脚行进在两块礁石的中间平地上,四处嗅闻“半晌”,果断拱腰“方便”起来……
还是在夜间,一个黑影,“嗖”地“窜”进礁石林,短腿长尾,留下一串湿脚印……
这些颇有意思的画面可不是来自动物纪录片,而是3月27日,科研人员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个岛礁进行红外相机数据收集后,看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欧亚水獭的“影像”。
“目前韭山列岛监测欧亚水獭的红外相机共有9个,都布设在此前发现其痕迹的岛礁潮水线以上。”负责水獭调查的科研人员介绍,此次抓拍到欧亚水獭活动视频的时间分别是去年12月和今年的3月份。结合监测的资料及记录,已证明了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稳定的水獭种群。
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全球目前已知的五个繁殖地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地。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多样性生态环境造就了韭山列岛及其附近海域生物类群资源的丰富性。除了以中华凤头燕鸥为主的繁殖鸟类,总面积484.7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还有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江豚及与之相关的海洋岛礁生态系统。
历史上欧亚水獭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由于过度捕杀、生境破坏等原因,其分布范围已退缩至少数破碎化的栖息地。中国欧亚水獭有稳定记录的地点目前仅有数十个。2018年,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海面游泳的水獭一只。
此后,保护区开展了水獭专项调查,在韭山列岛多个岛礁上设置了红外相机。2019年,红外相机拍摄到清晰的水獭活动照片,记录到水獭一只,并在同一区域记录到大量的水獭粪便痕迹。此后,多个岛礁多次发现其踪迹及活动痕迹。今年,保护区将联合浙江自然博物院增加红外相机的布点设置,邀请国内水獭研究领域专家,开展样线调查,对欧亚水獭在韭山列岛的种群分布等,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除了对欧亚水獭开展红外相机布点监测调查,近年来,保护区还先后联合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和宁波大学,通过被动声学监测手段对江豚开展重点保护和研究。“物种平衡是生态环境的保障,丰富多样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是象山丰厚的自然‘家珍’,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濒危的物种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保持生物多样性。”县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象山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底调查及现有生物多样性资源,不断引导社会团体和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我县中华凤头燕鸥、欧亚水獭、岱衢族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等入选COP1浙江省展馆。
来源:象山县传媒中心
作者:郑丹凤 俞敏宏 李朝晖 丁鹏 林颖 张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