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慈桥是城区一座横跨姚江的桥梁。它的名字总能让我们的心底泛起一片柔软与温暖。出资建造这座桥梁的是余姚乡贤史济樵。史济樵是全球建筑行业响当当的人物。旅居海外几十年,故乡余姚一直是他心中的牵挂。1983年,他出资在姚江建造了一座桥梁,并取名“念慈桥”,意在报答祖国和家乡如同慈母一般的恩情。在余姚,众多乡贤同史济樵先生一样,通过各种形式回报家乡、建设家乡。这些乡贤的举动,与余姚文化中对道德修养的推崇是一脉相传的。
念慈桥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一部余姚文化史,同样是一部崇文崇德史。
名列“余姚四先贤”的严子陵就是一位因为道德高尚而闻名的人物。严子陵曾与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他。但严子陵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他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深情地咏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出生于余姚凤亭的赵谦一生淡泊名利,专注学术,修己诲人,克勤克俭。他曾对弟子说:“寡欲以养其心,观止以明其理,调息以养其气,读书以验其诚,圣贤之域不难到。”明代洪武年间,赵谦出任海南琼山县教谕。他到任后,兴教育才,为开启海南各族人民的文化和智慧作出了较大贡献,因此受到海南各族人民的爱戴,被尊为“海南夫子”。
“登临重九日,感慨百年心。”这是余姚名医滑寿的诗句。生活在元明之际的滑寿不仅医术高明,而且仗义疏财、医德高尚,为后世所津津乐道。他看病不问贫富,若遇到贫困者求医,还要奉送药物或药资,想方设法为贫困者解除燃眉之急。
从古至今,崇德之风一直吹拂着姚江两岸,浸润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叩动心扉的故事。出生于现在阳明街道群立村的宋汉章先生是中国现代金融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经出任中国银行总经理、中国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务的他热心公益事业,担任过中国红十字会董事、上海银行公会会长、上海总商会会长、上海妇孺救董事等。抗战胜利以后,他看到故乡余姚还没有一所完善的现代化医院,便募捐创办了“阳明医院”(即今市人民医院前身),并来姚亲自主持奠基典礼。医院完工后,他又派侄子——留法医药博士宋梧生出任院长,还邀请许多名医到“阳明医院”工作,造福故乡的父老乡亲。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建设美好家园,精心传承和弘扬优秀地方历史文化,深入传播余姚文化中的崇文崇德理念,大力实施理念传播、风尚培育、典型弘扬、精神践行等四大行动,身边“好人”蔚然成风。特别是我市推出的“道德银行”,已经成为全市公民道德建设领域的一张“金名片”,在弘扬“好人好报”价值取向、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营造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和谐氛围。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和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余姚文化同样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厚重书籍,我们要用心汲取其中蕴含的“营养”,持续做好继承发展工作,为推动余姚意气风发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