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区文保所工作人员通过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在小港街道红联村发现一通清末石碑。
区文保所工作人员正在刷洗石碑
此碑刻呈圭首,通高1.7米,宽0.78米,厚0.12米,梅园石质。全碑除碑底少数文字漫漶及碑中部分被香薰黑外,基本完整,文字清晰。
石碑上记录了宋朝朝廷派使节由明州(现在的宁波)出使高丽,在招宝山下修建渊德观,并由朝廷册封渊德观田产的历史。
田亩碑碑文清晰可见
石碑上方刻着碑名“田亩碑”,碑右起刻“渊德观田亩碑记”。
碑文为:四明寺观皆置田亩,而闻名天下者,莫如阿育王寺之范的碑也。蛟川之渊德观创建于宋元丰元年,继以谏议大夫安焘、起居舍人陈睦奉使高丽取道明州,诣观祭龙神、海神。而后航海还朝,以观之香火田请朝廷可其奏,因拨官赐田四顷。事见鄧润甫“渊圣广德王庙碑记”,宣和五年诏,改“渊圣广德王庙”为“渊德观”以祀……
落款为光绪十四年三月。
这块碑,印证了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对于研究大运河出海口“海丝”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镇海旧影中的渊德观(巾子山前)
经专家查找史料考证,碑文中的渊德观原位于甬江北岸镇海招宝山下。而渊德观的创建,起因于海上丝绸之路。
史载:北宋元丰元年(1078),大宋朝廷委派谏议大夫安焘、起居舍人陈睦奉旨出使高丽,从明州定海(今宁波镇海)出发,出海前到招宝山下一小庙拜祭龙神以及海神,以祈祷一帆风顺。平安航海回国后就到小庙还愿,奏请朝廷给小庙赐田五顷(碑上记载为四顷),并敕封庙额为“渊圣广德王庙”。到了崇宁二年,再赐额“崇圣宫”。大观四年(1110),加封“助顺〞二字,乃建风雨二神殿于左右。宣和三年,又加“显灵”二字,封风神曰“宁顺候”,雨神曰“宁济侯”。宣和五年(1123),道士乃请为“渊德观”额。到了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十日,下圣旨封“助顺祐圣渊德显灵王”。之后庙毁于兵,到了绍兴二年重建。再之后,渊德观屡有兴废,直到光绪五年(1879)由镇海乡绅沈开祥、郑永锡再次发起重修。再后来,又经历民国八年(1919)的重修,抗战后,镇海中学也一度搬到观内办学,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镇海港建港还在里面做过办公场所,不久就被拆除。
“关于宁波作为‘海丝’港口的文献记载有不少,但是记录于碑刻的较为少见。如今渊德观早已拆除,因此,这块碑对于‘海丝’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区文保所工作人员陈一鸣介绍。
搬运石碑
目前,这通石碑已入藏中国港口博物馆,将供游客参观,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来源:中国港口博物馆、记者 范晓磊 实习生 熊益甬 通讯员 陈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