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每年都会题写新年祈福年历,为杭州市民的新春跨年增添一份祥和与喜气,让广大民众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4年是中国农历甲辰龙年。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和象征,每个时代的龙都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商周的龙神秘莫测,春秋战国的龙变化多端,秦汉的龙威武刚劲,魏晋南北朝的龙飘逸洒脱,隋唐的龙华丽霸气,宋明的龙至尊威严……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神圣等多重含义,在绘画、雕刻、建筑和服饰等方面应用广泛。
光泉法师为甲辰龙年的祈福年历书写的是“龙德耀日”。对于这四个字的含义,光泉法师解释说,中国古代先哲倡导为政以德、崇德象贤。如《大学》开篇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传达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了修身养德、追求至善的道德准则。“龙德”有三重含义:
一、中正不偏 广行天下
《周易》有“龙德而正中者也”的说法,中正不偏,才能游心于无穷,通达于天下。为人若能持中正之见,行中正之道,便能趋吉避凶,无所悔咎,因此“龙德”或为一行一业的轨则,或为大众仰望的楷模,都是高尚道德的典范。
二、从容自信 不忘初心
孔子说:“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大意是说:具“龙德”者,不因世俗改变心意,不对功名执着迷恋,从容自信,甘于寂寞,却又能够确保守正之志坚定不移。这恰与佛教所倡导的“不忘初心,必果本愿”相契合。
三、龙德广被 耀日普照
《六祖坛经》云:“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周易》中也说:“见龙在田,德施普也。”传说中龙能掌管兴云降雨,“龙德”好比雨水,恩流田野,德泽草木;“龙德”又如太阳照耀大地,长养万物,恩德广被,普烛群品。
数千年来,龙的形象和精神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尊重,代表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共处,“龙德”便是中华民族巨大凝聚力、无穷创造力和无限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在甲辰新年到来之际,“龙德耀日”寄托着杭州灵隐寺和光泉法师对大众的祝福与勉励:作为“龙的传人”,不忘祖先筚路蓝缕的历史功绩,进德修业,恪尽职守,一定可以开创崭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