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法捕渔、直径3米的大锅千人宴……昨天象山这里真“鲜”!)
“放冬塘咯!”12月3日,“冬日寻鲜 西沪有渔”第三届宁波西沪港冬渔节在墙头镇下沙村举行,再现了一场古老传统而又欢庆闹猛的渔家丰收庆典。
当天上午,下沙村锣鼓喧天,几声礼炮冲天而起,放冬塘正式开始。只见舞狮队、锣鼓队前方开道,七八个渔民两人一组,手抬着齐腰粗的长“搓笆”紧随其后,无数的摄影师、游客跟在两侧,一路浩浩荡荡向冬塘而去。下了塘,渔民在塘中放下“搓笆”,围成一圈,一人指挥,其余人合力围拢,逐渐缩小范围。
岸上锣鼓齐鸣、人头攒动,各路摄影大师架起长枪短炮抢抓生动一瞬。游客村民围了个里里外外,伸长脖子驻足观望。很多异地来的游客从未见过“冬塘捕鱼”,时不时向身边人发出疑问:“这鱼到底要怎么捕,能捕多少?”
所谓“放冬塘”,是下沙村独有的一种传统捕鱼作业方式,具体作业方法有搓笆捕鱼、撩塰捕鱼、 掛笙捕鱼、 干塘捕鱼等,当天进行的正是搓笆捕鱼。在每年入冬后,组织有经验的渔民提前把小船预先泊在冬塘中,然后用稻草做成一捆长长的“搓笆”。到了“放冬塘”这一天,渔民合力抬起“搓笆”,从滩涂远处开始齐心推拉,一边推一边将鲈鱼、泽鱼、鲻鱼等大大小小的野生鱼儿统统“赶”到“搓笆”内,最后来个“瓮中捉鳖”,这样一来,所有的鱼儿都能收入囊中,不会有漏网之鱼。
放塘现场,老成的渔民指挥着,其余的人合力推着“搓笆”,围起来的塘水池子越来越小,一条条鱼儿不时蹦出水面,溅起哗啦啦的泥点子。渔民们边推“搓笆”,边摸鱼,随着范围变小,随手一捞就是一条滑腻腻的鱼儿。“哇,好大的一条鲈鱼!”一位渔汉子技艺娴熟,徒手从泥水里摸到一条超大的鲈鱼!他高兴举起大鱼,冲着岸上的人们大方展示,大家纷纷欢呼,用镜头定格住这激动一刻。“搓笆”范围缩至最小,鱼篓内的鱼儿也越来越多,“放冬塘”接近尾声,渔民们大获丰收,他们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冲着岸上接连抛出鱼儿。引得岸上人们惊呼连连,赶紧徒手接鱼,被甩了一身泥点子也乐得哈哈大笑。
现场人气最旺的要数“宁波冬渔第一锅”了。一口直径3米的大锅看着硕大无比,象山餐饮协会的大厨们站在凳子上颠起大勺,175条黑鲷鱼经过油炸后依次下锅红烧。“锅里的高汤提前一小时就开始熬了,鱼油炸后,等到客人都入座了以后我们才开始红烧,保证鱼刚出锅就能端上餐桌。一锅就能端出175道红烧鲷鱼。”象山餐饮协会会长胡祖岳说。
“宁波冬渔第一锅”周围围满了摄影师和游客,鱼出锅的瞬间大家蜂拥而上抢着抓拍,一路跟随至“百桌千人宴”现场。流水的席面将整个广场装点得盛大且壮观,客人陆续落座,传菜渔嫂们端着一道道美味佳肴鱼贯而出。地道的农家菜、墙头点心,还有刚刚从冬塘现场捕捞上来的泽鱼,闪着银光发亮的鱼眼和鱼身,被做成了清蒸、放汤、打冻三种吃法,成为了游客餐桌上的美味。
临海听风,赏美景享渔获,一桌子的透骨新鲜,鲜香四溢,足以驱逐冬日的寒冷,暖进心里,满足了游客们的口腹之欲。
最激动人心的要数鱼王拍卖环节,一条刚刚捕捞上岸的5斤重的大鲈鱼,现场拍卖,经过几轮激烈竞拍,最终被宁波一家资产评估公司的郑先生以28000元的价格拍得此鱼,引得现场一阵欢呼。
现场还有“象山味道 味美浙江 百县千碗”一鱼多吃创新菜展示。在渔船广场的草坪旁,是一条乡野集市,打鱼丸、磨蟹酱、番薯烧、红美人等展示体验摊位前人流如织,游客们逛吃逛吃来了一拨又一拨,都是空手而来,拎袋而走。
来源:象山县传媒中心 作者 董小滋 吴敏勇 吴黛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