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深耕法治土壤。今年“12·4”国家宪法日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2月1日上午,余姚市司法局、余姚市互联网发展联合会共同主办“网民看看看”活动邀请了十余位网民代表来到梁弄镇,关注红色法治文化,感受宪法权威、体会法治温度。
网民代表参观了位于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浙东红色法治文化展馆”。一幅《浙东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形势图》讲清了当时三方政治势力角逐的社会政治背景,简要介绍了日军、国民党制定的“法律法规”。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采取“以法制法”的对策,1944年颁布《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1945年召开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通过《浙东地区施政纲领》。从此,根据地有了一部根本法,相当于现在的宪法。
当时的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以《施政纲领》为主体,先后又颁布了涉及保护人权、促进经济、医药卫生、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21部,“浙东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法治体系”基本形成。
“原来,当时在浙东根据地就已经有了爱护女工、童工及产妇的规定!”“那个时候就开始反对垄断、操纵哄抬物价,保护贸易安全了。”“当时三方势力的货币战争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打得老激烈了,最后还是靠金库兑换券和抗币,稳定了物价,还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通过讲解,当时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法治建设的时代画卷又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听完红色法治故事,网民代表前往大糕制作体验馆,亲自动手筛粉、雕空、加馅、加“法治大糕”印、放入蒸笼内蒸烧。
等待的过程中,余姚市普法办工作人员为网民代表普及宪法知识,解答法律问题,分发宪法宣传手册。网民代表在休闲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在红豆和糯米的香气中感受法治文化熏陶。
在推进法治宣传过程中,不仅要让人们感受到法律权威和法律尊严,更要感受到法治温暖和法治魅力。我们不断推动法治文化贴近日常生活,让人们体会到宪法、法治其实离自己很近、联系很紧。
来源: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