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高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工作专班近日印发《2023年度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
- 全省村集体资产总额超920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800亿元,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54%;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9以内,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
《方案》要求
各地要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加快推进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在“三农”领域落地落实,以省政府“十项重大工程”为牵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基础。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深化“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
实施强村公司培优带富行动
实施新一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党建引领,支持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一体化、社会化服务等多元业态。
出台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累计培优发展强村公司1800家,力争山区26县入股强村公司的村覆盖率达到70%,入股村村均收益超15万元。
以强村公司联动“飞地”抱团、“片区组团”机制,加快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水平提升。
打造全省一体联通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力争全省农村产权累计交易额超450亿元。
实施农民农村“提低”帮富行动
深化新型帮共体建设,拓展乡村振兴(26县)十大助力行动,推动社会资本、公益组织开放式共同帮促。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一县一链”,加大“263共富农产品”推广力度,促进山区海岛县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党建联建机制推动“片区组团”发展,健全强村带弱村、强村帮弱村机制,推动形成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格局。深入实施“三千”帮扶专项行动,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超90%。推动“飞地”抱团拓面提质,全面构建联村帮户新机制,推动1100个“飞地项目”提档升级,实现村均收益超10万元。
完善重大项目吸纳就业机制,深化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万个,确保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
深化“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
实施标准地改革拓面增富行动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扎实推进33个省级试点县改革落地落实,其他县(市、区)选择至少一个乡镇开展试点,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标准地建设机制,全省建成农业标准地40万亩以上。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推广安吉、新昌等地经验,大力推进林地“三权分置”,引导林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
实施现代农业园区“百千”工程,新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联动标准地改革推动乡村产业平台提档升级。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百千”工程,建设产地低温集散中心20个、冷藏保鲜设施200个,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试点建设。
有序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推广委托流转、整畈流转以及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
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实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百链千亿”行动,建成90条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实施“双强”赋能兴业链富行动
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实施“尖兵”“领雁”“三农九方”和“省院林业科技”等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突破与转化应用,推动科技惠农富民。
持续推进种业振兴,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良品种30个以上,加快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湘湖实验室及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建设。
实施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百千”工程,制定《浙江省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导则》,建设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30个、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40个,推动小农户生产与现代生产要素有机结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效益。
扎实推进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研制推广一批适应丘陵和产业特色的高效专用农机,推动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建设,建成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30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150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5个。
到2023年,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4万元/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
深化“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
实施点亮乡村活权创富行动
实施乡村点亮行动,加强村庄资源统筹规划、配置、营销,加快实现农村资源资产多重价值。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聘请乡村职业经理人,提升乡村运营能力。持续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力争年度新增盘活闲置农房3万宗。
进一步发挥村集体的主导作用,健全村集体、农户、投资者的宅基地盘活收益分配机制,有效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健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在确保住有所居和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探索宅基地有序退出的路径和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有偿退出、置换“地票”等模式。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出台浙江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实施意见,审慎稳妥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立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健全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加强农村房屋安全管理,确保农村危房动态清零。
实施“和美乡村”引领奔富行动
大力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优化乡村发展空间布局,城乡一体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构建和美乡村建设体系,制定和美乡村建设导引、评价办法。点线面结合推进和美乡村联建联创,建设和美乡村示范县1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带22条、特色精品村400个、未来乡村2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50个(含浙派民居特色村30个)以上,和美乡村覆盖率达20%,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格局。
以和美乡村创建为先行,健全共同富裕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农村基层总体功能提升模式,推动建设一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儿童驿站、医疗服务等“一老一小”服务场景。
深化“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
实施乡村数字经济提质聚富行动
加快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推进4个国家级、32个省级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
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推广“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迭代升级产业大脑,推动传统生产设施数字化改造,打造10个未来农场、100个数字农业(渔业)工厂(基地)。
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订单农业等营销新模式,培育网上农博、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农产品电商新业态,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2200个以上,联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程,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1.1万亿元。
实施“浙农”系列数字应用促富行动
围绕产业、就业、强村、活权、赋能、帮扶6个“促富一件事”,建好管用实用“浙农富裕”数字化应用。
深化“浙江乡村大脑+浙农应用”建设,加快打通省市县三级信息资源,累计归集“三农”数据资源30亿条,上线全域地图图层150个以上,“浙农码”用码量日均30万次以上。
推广应用“农房盘活”“乡村人才培训”等场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建立省市县贯通的帮农促富治理和服务体系。迭代“浙农经管”应用,对接贯通基层公权力监督平台,推动集体资产实时监管。
《方案》明确,要尊重基层创新,鼓励争先创优,以深化30个改革试点为先行,开展改革试点年度评估,联动农业标准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等试点,打造一批最佳实践案例,总结提升凝练一批适合平原、山区、海岛的强村富民创新模式和典型经验。优化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动态监测和晾晒比拼制度,将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加强对重大改革、重点工作的专项激励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