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子湖畔玉皇山下建造着一座由绿树环绕、中式园林风格的建筑,那便是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类专业博物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占地面积 42,286平方米,建筑面积22,999平方米。中国丝绸博物馆于1992年2月26日建成开放,2015年扩建,2016年9月重新开放。
6月4日,杭州图书馆少儿分馆的“杭小图迎亚运”博物馆研学活动最后一站来到了中国丝绸博物馆,在金牌讲解员小田姐姐的带领下,15位同学参观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路馆、织机馆、儿童馆等展厅。参观研学过程通过杭小图直播间、杭州图书馆微博等平台同步直播。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以发明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闻名于世,被称为“丝国”。数千年来,中国丝绸以其独有的魅力、绚丽的色彩、浓郁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文明谱写了灿烂篇章。丝绸催生了丝绸之路,丝绸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和艺术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内容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东西方文明互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史前走来的中国丝绸,与中华文明相伴相生,直至今日依然绚烂如花。
孩子们从丝路馆开始了本次研学之旅。
丝路馆,以“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为线索,以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汉唐织物等精品文物,向观众讲述中国丝绸走过的五千年光辉历程及其丝绸从遥远东方传播至西方的万里丝路。在小田姐姐细致讲解下,孩子们认识了汉代“长葆子孙”锦缘绢衣裤、南宋福建福州黄昇墓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菱地飞鸟纹绫海清衣等馆藏珍品以及藏品背后的故事。
三楼展厅展现了从明清到当代的丝绸发展历程。小田姐姐为孩子们讲解了明清丝绸展示漳绒、妆花缎等高档织物,反映封建礼制的清代龙袍、蟒袍、袍料、补子和明清官服、明清男女织绣服饰及晚清外销绸等展品。
随后,大家来到了织机馆,这里造型各异、出土年份不同的织机一字排开,着实震撼。小田姐姐特地介绍其中一台织机,它的“厉害之处”是可以复原织出馆中的一件丝绸珍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孩子们非常有幸观摩工作人员在这台织机上进行织布演示。小田姐姐介绍,在织布前都需要像程序员进行电脑编程一样在织机上穿好丝线,安排好布局,有的复杂图案由上万根丝线组成,光穿线就需要耗费1、2年功夫,可见一件精美丝绸诞生的不易。“丝丝入扣”、“纵横交错”、“错综复杂”、“机智”这些成语或词语都和织机有关。
参观完织机馆,穿过一片染料种植区,孩子们来到儿童馆。在这里,参加研学的同学体验了镂空印染——在扇面上印染各式馆中珍品图纹。一个个图纹通过孩子们的双手呈现出新模样,印染体验拉近了文物与孩子们的距离,使孩子对文物的认识更加深刻。
随着本次研学活动的结束,杭小图迎亚运博物馆研学之旅圆满收官。四次研学活动,孩子们先后走读中国湿地博物馆、西湖博物馆、中国低碳科技馆、中国丝绸博物馆,通过“阅读+体验”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们亲身体验“阅读一本书-走进博物馆-了解传统文化-领略科技进步”,深入了解各个博物馆的丰富藏品与蕴含的文化,对话古今,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收获满满、意犹未尽。家长们纷纷表示,期待后续图书馆组织的博物馆之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