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22年度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名单,其中最佳创新案例10个、最佳实践案例10个。
随机选取了部分上榜案例,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共富故事~
龙港市全国首创农民住房公积金制度
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2022年8月31日,龙港市发布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缴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全国率先试点将农民群体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体系。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按照不低于龙港市上年度最低月工资标准10%的比例,自愿缴纳住房公积金。连续缴存6个月后,可享受15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可基本覆盖农民购建房的资金缺口。
5月26日,温州龙港市华中社区的冯世恩收到了个人住房公积金15万元贷款。这是龙港市正式施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缴住房公积金制度后发放的首笔贷款,标志着该市农民住房公积金改革正式落地生效。
安吉县深化竹林碳汇改革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近年来,安吉创新探索竹林碳汇改革,通过成立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推动碳汇交易入市,逐步构建起“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工作体系,实现竹林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推动全县84万亩的毛竹林生态资源持续转化为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改革过程中,安吉坚持创新林权流转,推动资源集聚;主动探路破题,打响碳汇品牌;深化利益联结,实现强村富民,取得显著成效。
绍兴市柯桥区探索“王化模式”
打造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样板
2021年,“金秋家园·长塘头”共富项目启动,一种低成本、可操作、易复制、覆盖广的乡村居家“养老+”模式在王化先行探索。
2022年,在省农业农村厅十条硬核帮扶举措的推动下,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四套组合拳”在王化加速落地开花,“王化模式”逐步成形。
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依托闲置农房激活大平台,通过“养老+”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驱动区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文化体验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两山”转化、城乡资源流动两大通道,走出了一条活权富民、兴业富民、强村富民、智慧富民的共同富裕新路径。
开化县聚力打造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山区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先行实践地
开化县具有山区县典型的地理特征和发展特色,始终牢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殷殷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逐步走出了从“五个一万”到“四大联盟”、从“老三样”到“新三样”、从“多规合一”到“国家公园”、从“出门打工”到“智享用工”的山区县共同富裕发展模式。
2006年至2022年,城镇居民收入从16442元提升至45846元,农村居民收入从3612元提升至2473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2缩小至1.85,经营性收入20万以上行政村全覆盖,50万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49%以上,全面夯实山区县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
台州市深化乡村综合集成改革
打造“三新”共富新模式
台州市围绕“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空间在哪里”三大问题,聚焦“新农村、新产业、新农民”三大领域,以“中心镇+中心村+保留村”(1+X+Y)片区化组团式发展的台州乡村综合集成改革为抓手,创新打造“三新”农村共富模式。
2022年,全市共启动建设“三新”共富乡村综合集成改革片区20个。全市盘活闲置农房1.2万宗,建成农业“标准地”12万亩。
松阳县创新“拯救老屋”行动
打造多彩共富精神家园
作为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固态空间”,松阳境内留存着百余座较完整的传统村落。近年来,松阳持续深化“拯救老屋行动”,围绕传统老屋日常监管难、修缮审批繁、活化利用低、推广成效弱等难题,创新搭建“拯救老屋”场景应用,全面构建老屋“监管-修缮-利用-体验”全链条数字化保护利用格局。
截至今年3月,松阳共归集老屋2500余幢,云游老屋693万余人次,老屋巡查3.76万人次,老屋修缮68幢,成功植入民宿、艺术家工作室、乡村博物馆等业态,带动4000余农户增收,真正将“固态空间”变为“活态资源”。
内容综合自浙江农业农村、绍兴农业农村、台州农业农村、龙港发布、安吉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