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紧扣三个“一号工程” 十项“重大工程”,坚持围绕中心、护航发展,专门出台《护航三个“一号工程”实施方案》,深化“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创新推出联企、护企、助企、惠企42项服务举措,配套制定工作机制,专班化、制度化、清单化推动各项服务举措落地落细,全力营造最佳营商环境。
护企优商服务中心揭牌启用
“联企”——共治更紧密
坚持阵地共建、联体共治,统筹市、县两级7个“11087为企服务站”和95个辖区派出所,增设警企联络站(室、点)62个,进一步健全市、县、所、站四级“枫桥式”护企优商服务网络,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商会协同、企业参与的共治格局。特别是突出源头防范,会同企业行业协会和工商联、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落实企业法治体检、政策宣传解读等措施,累计走访重点企业2164家,开展恳谈1100余次,发放防控建议书282份,及时帮助修订规章制度121份,提供指导服务2069次。
“护企”——执法更温暖
坚持公平正义、刚柔并济,强势开展打击侵企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抓获“猎狐”逃犯4名,侦办重大涉企案件134起,挽回经济损失6028.6万元。以包容审慎为导向,梳理公布57项“初违免罚”目录清单,配套“以教代罚”监督检查机制,推行涉企案件“轻微免罚”“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措施,对16名企业主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减少冻结企业资产810万余元,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生产。
“助企”——保障更贴心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开展保障企业稳工稳产专项活动,持续深化项目警官制、警企联络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机制。特别是依托“警企云”产业链预警、“枫桥式”企业线上服务、“清枫”经济犯罪预警研判等数字化场景应用,累计预测预警企业安全风险2712起,帮助企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11次,对5家高风险“空壳企业”推送行业主管部门注销。依托17个省市、23个在外越商警务联络室,辐射1350家在外越商企业,构建大越商保护体系,通过“绿色报案通道”,快速受理、集中办理侵企案件,周期缩短约6.7%,帮助4家在外越商挽回经济损失354.7万元。纵深推进“全民反诈”民生实事,企业财务人员被骗案件数同比下降20%。
“惠企”——服务更便捷
坚持政策支撑、普惠高效,聚焦服务外贸、引才留绍等出入境管理服务,105项高频警务民生事项进驻企业代办点,实现“一站式”办理;紧急出国商务办证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外国人在绍工作居留“一件事”审批材料从25项缩减至16项。扎实落地“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累计减少重复拍照13万余次,办证时间从15分钟缩减至3分钟。深化交管服务“一件事”改革,“全城通办”发放货车通行证6.69万张,“快检快审”中重型货车4.23万辆,有力提升物流通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