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又是一年芳草绿。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四月,为发挥劳动教育对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五育并举,良渚第二中学开展一系列校园农耕节活动,推进学校劳动特色教育开发,发挥劳动育人的独特功能。走进良渚二中良育农场,学子认真研究、竞相耕作与互帮互助,使教育能与田园对话,课堂恰与自然相拥。
合作整理农具知识、收集农耕诗词,参观中国传统农耕工具、农耕诗词展板,“谁言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这些诗句就与平日农耕的艰辛不易、自得欢乐一同深深烙印在同学们的心中。了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历史,把握农具的创造演变,感受粮食来之不易,培养吃苦耐牢精神,劳动教育与德育在“更小”“更活”“更近”“更实”处熠熠闪光。
陶行知先生提出:“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专业人员耐心指导下,学生们手脑并用,消化吸收着生动有趣的春播实践知识,在切身感受中领悟“春耕生产、不误农时”的道理,让思维与春种一道落地生根。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在空中农村共同践行农耕劳作,了解种子的差别,合理选育良种,明白二十四节气等气候变化与生产知识,感受古人遵循自然规律的天人合一智慧,让知识与春种一起萌发新芽。查找资料,于小组合作中学习如何整理不规则的土地,运用数学知识丈量面积,结合植株种类、数量、产量、生长习性及生长周期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让智慧与春种一齐蓬勃生长。在专业人员有针对性的现场指导下,学生手持农具,体验田地劳作的乐趣和不易,收获着知行合一的欢愉,与实践真知的幸福。
民以食为天,食以五谷为先,五谷非播不可收,非种不能活。农田的作物种植经过合理规划,日程表满满当当,做到因时而制、因季而变。在不同时令,各色植株等待着松土、播种、灌溉与施肥,前一阶段培育的土豆、番茄等植株刚挺直腰杆,栀子花又在如火如荼的播种中轻吻土壤。浇灌农作物的何尝只是雨水,还有学生辛勤的汗水,营养土地的物质何尝只有肥料,还有勤锄作肥的杂草。我们用四季不停的脚步丈量农田,也丈量着体魄的强度,与花苗许下约定,期待数月后,桅子花与更矫健的我们相逢。
加强班级农田文化宣传,离不开学子的奇思妙想和精妙画工。经过班内方案讨论,各班宣传委员手持画笔,将集体的畅想一一绘制,让小小的班牌上也随着农场的孕育绽放出生机绚烂的花朵,更让欣赏自然之美的审美情趣在心田开花结果。画笔翻飞,那是农场文化班牌制作有条不紊的展开;驻足欣赏,那是不同集体对劳动文化之美的交流碰撞。劳动之美,正酝酿在这双手之间,正培育在这土地之上,无声却润泽着良二师生的精神世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于耕。感知劳动乐趣,认知劳动价值,培养劳动情怀,培育劳动精神,恰是良辰。在“五育并举”的旗帜下,本次农耕节活动合理运用生活物品与学校场地,传播、渗透实践劳动理念,让学生们明白视野不应只立足于方寸,课堂不局限于教室,让劳动、创造、收获与分享成为学生们一直追寻的目标,致力于学生在耕中收获成长,在读中兼济天下。良渚第二中学劳动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正在培养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身心参与的学生,让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人的理念在余杭教育土地的春天,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