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时代新人必不可少的关键课程,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本质上指向人的精神活动。“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加强劳动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颁布,上城区各中小学以“成长悦劳”为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施路径。通过构建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机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场景,基于全社会视域培养学生劳动素养。
上城区教育学院与网易浙江教育联合推出“尚易悦劳,协同育人”专栏。搭建社会平台,推广学校经验,链接社会资源,弘扬“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文明风向。每周两期,敬请关注。
劳动教育是杭州市濮家小学的一大教学特色。学校利用多方面资源,打造内外结合的新劳动教育空间体系。校内空间“阳光三场”和校外空间“一园一区一店”紧密融合。“阳光三场”包含“智慧农场”、“创新工场”、“公益商场”,是濮小重要的校内劳动教育基地。“一园一区一店”包含蘑菇生态园、梦想产业区、阳光一号店,与阳光三场分别对应,大大丰盈了“阳光三场”作为劳动教育实践空间的外延。
“智慧农场”是农业生产劳动的践行场域,利用校园连体的楼顶建造,面积为2300多平方。在智慧农场,学生进行传统农事活动,如种菜、采摘辣椒、晒葡萄干、做葡萄酒……也利用智慧技术,在此启动水培气雾培PBL学习、菜鱼共生等科技种植项目,进行智慧化劳作。
蘑菇生态园是“智慧农场”校外延伸基地,是学校为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与集群学校联合开设的农事生产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濮小与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八卦田、洞桥青少年活动基地、萧山野孩子训练营等社会劳动教育场所联合开设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校外自然劳动实践基地中,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学生自主打理起居,进行拔草、磨豆浆、烧土灶、编竹篱笆等日常性劳动,自主围绕生态农业开展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劳动实践的时机,也是对劳动素养的综合考查。
“阳光一号店”是学校联合东明农贸市场为学生进行商品售卖实践活动的商品售卖市场,即服务性劳动实践基地。劳动所得全部投入学校“濮公益”基金,践行公益爱心。孩子们在菜场里拥有自己的专卖店。店里每天6名店员上岗,一周一轮换。目前“阳光一号店”获得的“红领巾梦想基金”已达1万多元。优秀店长唐同学代表Pu校,将“猪宝堡”卖猪肉所获利润全部捐给西湖大学,助力国家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为加强学生公共生活、社会服务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现代公民,学校依托濮家联合社区平台,联合家校社资源,开设“小小楼道长”课程。“小小楼道长”课程内容由“岗前培训”“参政议政”“社区服务”三部分构成。学生先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了解社区管理与服务内容,并通过语言学习实践方式;再通过“楼道长联合会”“社区约谈会”“家人圆桌会”等形式,进行实地探访、建言献策、参与服务,参与社区管理;最后,学生通过文明管理、社区宣讲、结对高龄老人等方式投身社区服务实践。
杭州市濮家小学副校长季康平表示: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劳动教育,一直积极发掘身边资源,建设资源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劳动。我们的老师也十分具有钻研精神,将近些年来的劳动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反复提炼,最后将学校的劳动教育呈现在《炫彩劳动——让劳动走进阳光和诗里》这一本专著中。我们发现,在劳动中,学生能发现自己生活的意义,能够发现劳动世界的真、善、美,能发现劳动能够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