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方“抗疫”,后方“助学”!慈溪医护人员子女有这份最强后盾)
市教育局为切实解决疫情救治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下发《关于做好疫情救治重点岗位医护人员子女教育关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对重点医护人员子女的家庭情况、居家看护情况、需求及困难情况进行详细摸底,落实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加强沟通关怀,协助解决疫情救治重点岗位医护人员子女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以最温暖、最细致、最有力的教育服务保障,助力抗疫工作。
城区中心小学
城区中心小学西六(4)班的邱同学妈妈是慈溪弘和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十二月份以来,随着就诊量的增加,需要加班加点救护患者,顾不上孩子。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班主任卢琳老师第一时间打消了她的顾虑,每天把孩子在校认真学习的状态反馈给她;常常把孩子快乐的瞬间分享给她;总是把孩子的点滴进步转告给她……让她能安心在医护岗位上冲锋陷阵。
虽然有卢老师的精心呵护,但是妈妈的缺席,还是会时不时让邱同学产生低落的情绪,卢琳老师观察到了这一点,就对班级同学开展团体辅导,一方面关注、顾及他的感受,另一方面通过“齐心过河”“爱的团团坐”“风火轮”等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让他感受到更多的集体温暖与快乐。
期末时,卢老师特意给他写了一份别样的评语,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浓浓的关爱。
“你放心,孩子有我。”是卢琳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在疫情期间,她成了孩子和医护家庭最坚强的后盾,也是家长和孩子们最强的护心针。
慈吉实验学校(小学部)
经过排摸,慈吉实验学校小学部有23位医务人员子女,学校第一时间与这些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表示学校可以对其提供教学托管、线上教学指导等服务。
一(1)余同学的爸爸妈妈都是疫情救治重点岗位的医护人员。记得线上教学前一周,班主任让余同学戴好口罩,他默默地回答:“周老师,爸爸妈妈都已经不回家住了,怕传染给我,都住在酒店里。”听到这句话,老师们既为他感到心疼,又对他的父母感到敬佩。线上教学开始后,由于他无人看护,参加了学校针对家里有困难、无人照看学生所开展的托管服务。他每天都由奶奶接送并管理学习,奶奶对于手机的操作并不熟悉,并且也很难对他的学习有所辅导。针对这一情况,任课老师们添加了俊熠奶奶的微信,让她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打视频电话给老师,由老师解决。
浙师大附属慈溪实验学校
为解决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学习、生活及心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浙师大附属慈溪实验学校的老师们积极行动、温情关怀,努力解决医护工作人员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经过前期精准摸排,学校共有34位医护家长奋战在一线。学校的班主任们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家访、微信联络,及时了解医护子女的家庭情况、居家看护情况、需求困难情况,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协助他们科学制定学习、生活计划,指导他们合理安排好居家学习、体育锻炼和生活,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各任课老师也利用网络互动、视频连线等形式线上指导、解疑答惑,并鼓励孩子们与学校一起,凝聚力量,为父母分忧解难。
文锦书院
文锦书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一系列疫情救治重点岗位医护人员子女的活动。学校成立了一支以校级领导、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关爱团队”,第一时间组织班主任对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家庭进行了全面摸排,为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居家学习和生活指导方案,实现对相关学生帮扶工作落实的全覆盖、全到位。
老师们通过电话、微信、钉钉等多种形式,和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安心。对学生开展一对一教育辅导,叮嘱他们注意认真上好网课,注意劳逸结合,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一个个温馨的电话,搭起了家校交流的桥梁;一次次认真的指导,为学生注入学习的动力;一句句暧心的话语,带给家长和孩子无限的感动……
老师们在关爱教育的同时,也深深地被这些奋战的一线的医务人员感动,她们纷纷感言:
文锦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和支持,通过提供坚强的教育服务保障,坚决做好抗疫的最强后援,努力解决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的后顾之忧,助力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保德实验学校
保德实验学校根据通知要求,组织干部、教师主动了解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的家庭情况、居家看护情况等,制定关心关爱方案,通过视频连线、电话等方式加强沟通关怀,协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如四(4)班的陈燕青老师不仅时常打电话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状态,还主动充当了医务工作者家长的开导员,让他们安心奔赴前线;四(3)班的章儒雅老师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鼓励孩子画画,练琴以丰富假期生活,减少焦虑;六年级组建了医务工作者家庭线上共学群体,给予这些家庭中的孩子特别的关注,及时了解医务工作者家庭中的实际困难,当家长投入一线战斗时,由班主任老师负责这几位孩子的线上学习辅导工作。
卫前初级中学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卫前初级中学积极落实上级要求,迅速开展排摸工作,仔细了解孩子们的相关情况。班主任们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积极与孩子及家长联系,及时进行学习指导和关怀。学校八(2)班沈同学爸爸在龙山医院住院部驻守。班主任潘红波老师在了解情况后,多次通过电话、钉钉等方式与孩子妈妈联系,跟进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做好线上学习“一对一”指导。疫情三年,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用生命呵护生命;老师们坚守后方,将关爱浸入日常,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慈吉实验学校(初中部)
“以心为灯,你们愿作生命的守护天使,我愿作孩子们的教育灯塔。”这句话来自慈吉实验学校初中部的陆湖川老师。
线下教育结束当天,她就及时排摸班级抗疫医护家长人数,并且通过微信一一询问家庭健康状况,并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的记录。为暂不能参与线上教学的孩子们专门建立了“微共体”微信群,在线关心了解孩子们的病情,送上简短的温馨问候和心灵鸡汤,缓解他们无法上课的焦虑。
她还会隔三岔五地给班级医护家长送去问候,问问他们是否安好,分享孩子们线上教学的点滴。周末和他们分享家庭教育的一些视频,让他们在百忙中也能参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也鼓励孩子们,让他们对自己英雄爸妈多多夸赞,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育才中学
如何更好地关心关爱他们的子女?如何让他们减少后顾之忧?育才中学排摸医务人员家庭子女情况,为这些居家孩子送去“云陪伴”“云托管”,让他们学有所获有进步、健康成长不寂寞。
育才中学的班主任、老师们为医务人员家庭子女做好线上教学的对接工作,进行“点对点、一对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辅导。他们每日为孩子们送上问候和关心: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疏导;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老师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困难时,教师及时纾难解困……家长们对学校的关心关爱表示感谢,孩子们也在与老师们的联系沟通中,纷纷表示,“大白”爸爸妈妈是自己的骄傲和榜样,自己也要努力学习,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第一时间组织班主任摸排疫情救治重点岗位的医务人员家庭,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他们在救治的同时,注意保护好自己。老师们还多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和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寒假学习状况,关心孩子的日常起居生活。各学科老师线上为他们提供作业辅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第三实验小学
第三实验小学迅速对疫情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女子的家庭监护现状、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并组建了一支由党员、 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关爱帮扶团队,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开展一对一帮扶,协助解决重点岗位医护工作人员女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第四实验小学
第四实验小学第一时间组织班主任排摸医务人员家庭,通过电话、微信和钉钉,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他们在抗疫同时,注意保护好自己。多次和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关心孩子的日常起居生活。科任老师线上线下为他们提供作业辅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积极向班集体学生介绍家长的抗疫事迹,组织同学们向叔叔阿姨学习。
来源|慈溪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