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民心、解民忧!宁海一市镇干部下村“夜访夜谈”)
“家门口通公交车了,太方便了!”9月1日上午,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法洪坑自然村村口,三三两两的村民坐上公交车,准备去赶集市,58岁村民叶香珍走出家门,没几步就上了公交车,她交口称赞道。
法洪坑村是一市镇五盛村偏远的山上自然村,海拔约400余米,村内户籍人口25户127位村民,年轻人大都外出,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就在上个月,村民出行坐公交还要走上十多分钟,如今公交车就到了村口接送村民。
一市镇位于宁波的南部,临山靠海,村民大都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生,白天村民都要出村谋生计,只有晚上回到家中。今年8月初,一市镇组织干部下沉各村,推出“周一夜访”制度,镇、村干部和村第一书记走村入户,与村民共商共议,开起“圆桌会议”,解民忧,解民困。五盛村第一书记陈策便是在这形成常态的“夜访夜谈”中了解到了这一问题。
“距离村子最近的公交车站也要近1公里,村民要走上20分钟才能乘上公交,出行非常不便。”陈策第一时间与宁海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进行了沟通对接。由于村公路路况未达到公交通行条件等原因,村口并没有设置常规的公交站点,便决定于每月农历初六、十六和廿六这三天村民赶集日时,在原公交路线基础上给予线路延伸至法洪坑村口,方便村民出行。
“‘周一夜访’是深化联村联户服务、办成一批民生实事以及解决一批难点问题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市委提出的‘五问五破五比五先’和县委提出的‘五大革新’工作落实落细,促进服务乡村、服务群众再升级,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被动访’为‘主动接’,形成暖心服务、闭环治理、聚力奋进新格局。” 该镇党委书记胡卿说道。该镇还将对夜访中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召开专题会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和决策开展讨论,坚持尊重民意、汲取民智的原则,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决策,并形成清单,落实责任人限期办结。
一支笔、一本民情日记本、一叠宣传材料,是一市镇党员干部“周一夜访”的标配。山上方村联村干部李海丹在走访过程中,以家庭为单位,入户了解整个家庭的情况,并以家庭纪事的形式记录下来,电子版存档好。在一次“周一夜访”时,李海丹得知村民方贤伟因为中风导致肢体残疾,生活困难,便在第二天上午联系了评残医生到其家中进行评残鉴定,并办理了残疾证、申请补贴救助款,以及将淋浴轮椅车和介护型轮椅等辅具送到他家。此外,李海丹还为村民提供政策解读等服务。
问题解决在走访一线!涉及前岙、山下和锦绣三个村养殖塘用水的黄晋塘闸门,年久失修,可维修费用如何分摊,成了三村矛盾的焦点?“养虾需要换水,现在水出不去,很着急”“闸门位于锦绣村,维修的费用由谁出,怎么出”……现场,村民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该村的联村干部王林拿着本子逐一记下,第二天上午,他便带着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的干部,与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一起到现场,经过多次察看、分析和会商,最终确定由锦绣村负责建设,相关费用各村按照比例承担,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建设中。
仅一个月时间,一市镇的51名联村干部已累计走访群众706户,共收集群众问题诉求199件,其中已解决诉求175件,正在协调解决的24件。
今后,一市镇将常态化开展“周一夜访”活动,采取“个别走访、重点约访、定点接访、集中座谈”等方式,错时利用夜间群众空闲时段进村入户,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促进服务乡村、服务群众再升级。同时,结合“周一夜访”行动,建立镇、村干部夜学、夜访、夜谈、夜议“四夜”为民办实事机制,搭建起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民情“直通车”。